文果奇书网

我决定让女儿辍学,女儿,请原谅爸爸

分类: 感人故事  时间: 2022-10-07 16:45:42 

我决定让女儿辍学,女儿,请原谅爸爸

女儿,请原谅爸爸

9月1号,是全国大中小学生满怀兴奋和期待开学的日子,而今年的这一天,也将是我女儿辍学,彻底离开学校的日子。

我叫郭兰英,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人,目前在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申通快递公司工作,我女儿今年16岁,在昌平的一家打工私立学校上学,这学期上初二,下学期该上初三了。2017年6月29日,女儿放暑假了,经过痛苦心酸的思考,在和女儿一番协商后,我痛下决心,决定从女儿放暑假的这天起,让女儿辍学。

让女儿辍学,我其实也是考虑了很久才做出这个决定的,我心里也充满了流泪的酸楚。我不知该怎样来讲述这个故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故事的背后,更多的是伤感、心酸和无奈吧。从哪里讲起呢?还是从我的家庭讲起吧。

我之所以能眼里流泪心里滴血地狠下心肠让女儿辍学,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条件所迫,家庭经济负担重,压力太大。人常说命运弄人,我的人生是一条苟延残喘的河,而我,就像这条河里靠淤泥里的那点水分苟延残喘的一条鱼,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我们一家有五口人,我,妻子,儿子,女儿,老家还有个75岁的老母亲,这里我想先说一下我儿子。

我儿子今年已满20周岁,现在在北京高晓攀的那个嘻哈包袱铺当学员。我儿子也是初中没念完就不上了,但他的不上学不是我逼迫他的,是他自己提出来不上的。那是在2012年儿子上初二后不久,有一天他突然就提出来说不想上学了,当时我气得浑身哆嗦,心口发痛,我何尝不想让儿子好好学习有个好的未来呢,我当时觉得儿子辜负了我的希望,我觉得儿子太不懂事了,他怎么就不理解我们做父母的良苦用心呢,他怎么就不体谅我们做父母的在外面为生计奔波劳碌的辛酸不易呢,但现实终归是现实,虽然我气得要死,但又能怎样呢,倒是儿子的一句话却让我想通了想开了,也释怀了。

儿子说:“爸,我跟你说实话,我对学习没兴趣,我在学校也根本学不了什么,如果你不怕白花钱,那我就接着上。”听了这话,我没有责怪儿子不懂学习的重要性,反而感觉心里暖暖的,同时也酸酸地想哭。

儿子说的是实话,在儿子和女儿还小的时候,我和妻子就出来打工,没有很好地照顾他们,儿子的退学我和妻子其实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那是2005年10月份,在儿子8岁,女儿4岁的时候,由于一场变故,我不得已才身负外债,携妻别子,抛家舍母,离开家乡到北京打工,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和妻子坐着三马车离开故乡的村庄时,4岁的女儿是如何地在三马车后哭喊着“妈妈妈妈”追赶我们而跌趴在地上的,忘不了,怎么能忘得了呢,这一幕每次想起来我都会眼眶泛红心里泛酸,内心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实事求是地说,儿子退学是由于他身边没有爸爸妈妈这样可以给予他心灵情感上的关怀和家的温暖才造成的,这得怪我,这一点我不回避不推卸,可有时我又想,大的环境下,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难道只能怪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为人父为人母也为人儿女者没有尽到责任吗?

我不知该怎样回答大家,我也不知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可能得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策制定者来回答了。

儿子退学后也到了北京打工,做过很多事,因为喜欢相声,所以最终到了北京嘻哈包袱铺相声剧社做了一名学员,这就是我儿子的基本情况。

关于女儿,她幼儿园和一年级是在老家上的,后来她年龄稍大些后,我们就想把她和儿子接到北京来上学,由于进入北京公立学校太难,在她大约七八岁的时候,我就把她和儿子一起接到了北京一家私立打工子弟学校来上,后来由于村庄拆迁,这家私立学校解散,没办法他们就回到老家去上,后来我们打听到另外一个地方有一家私立学校时,我们又把他们从老家接过来到北京上,谁知上了还不到一学期,这家私立学校被政府关闭,没办法就又回到老家去上,再后来我们又打听到一家私立学校,我就又把他们接过来到北京上,当时反正就是听天由命,随机地老家北京、北京老家地来回折腾,就这样一直折腾到现在辍学。关于母亲,她现在身体还好,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现在在老家生活。我家的基本情况大致就是这样。

说到钱的压力,大家都会有,但压力大小不同,来源不同,轻重不同,每个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如果我像那个北京高考状元的父亲一样是个外交官,如果我是个公司的老板,如果我是个公司月收入上万的经理,如果我是个当官的,哪怕是个乡长,我也一定会让女儿完成学业,而且我还要挑好的学校让她读,可惜,我只是个底层的农民工,一个月薪只有3700多元的小职员。

我妻子在一家印刷厂工作,做质检员,工资不固定,按照历年的平均工资来看,也有3000多元,加上我的,我的家庭月收入大约也就七千元吧,一年下来,差不多接近八万元。八万,有的人可能会说,在现在大多数普通家庭的收入中,一年收入八万也不算少啊,为什么一年收入八万了还不能让女儿完成学业呢?

8万,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乍一听可能感觉还挺多的,但哪个家庭能挣8万还能剩8万呢?而且这8万必须是一年得上够12个月的班才行的,如果中途家里有事回家一个月,或者是辞职又换新的工作,就不够8万这个数字了。按照这几年我的家庭来看,除去全家一年的平时生活费、孩子的上学费(女儿一年的学费、生活费、车费、资料费、校服费、取暖费、空调费等近一万元)、老人赡养费、租房费、水电费、网费、衣物购置费、手机费、人情事理费、过年费等开支,一年下来,我们基本上能攒下近4万元,这还是在保证不出现意外的事情或家里不添置大件电器、家具的情况下才能攒下这些,比如要是出现生病、置办冰箱彩电这样的情况,那就攒不下4万了。

根据这些年的规律,我们家我和妻子挣的钱,基本上是花一个人的,攒下一个人的,大致能攒下三四万的样子。但请大家别误会,我们到北京已经快12年了,按一年攒下四万,好像我们家攒下了多少钱似的,我们能挣三千多元,其实是近五六年的事,2005年我们刚到北京时,我妻子在通州的一个大学做保洁,一个月才450元,而且还不管吃,因为挣的实在太少,连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后来来顺义找到一个亲戚,找了一份在玩具厂的工作,那时候我没有固定工作,老是换工作,瞎折腾了两三年,因此,刚到北京的那几年,我们其实是没有攒到钱的,我们就是一边努力工作挣钱养家,一边把攒下的一点钱赶紧还债。

按道理,这么些年了,我们应该早已经把外债还完了吧,但事实是,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还债。

我发现中国做父母的普通老百姓,一生当中几乎是有大半生是来还债的,给儿子买房子要借钱还债,给儿子娶媳妇要借钱还债,旧债刚还完,新债接踵而至,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我们那个地方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中国的父母大家是知道的,大都是在为孩子操劳拼命,尤其是为儿子的婚事,我也不例外。

农村的风俗,男孩、女孩到了结婚的年龄,除了个别特殊的(比如眼光高,对结婚对象的条件要求苛刻),一般有了合适的对象后,在父母的催促下就会结婚成家。我儿子眼瞅着一年年长大,马上就到谈对象成家的年纪了,而我们家却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大家知道,在中国,房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有多么重要,过去女方找对象,就是先看男方有没有一座体面气派的房子,现在,女方更是直接看男方在市里或县里有没有一套像样的房子,如果没有,免谈。

对于我来说,我们老家县城的房子太贵,我无论如何是买不起的,但儿子一天天接近成家的年龄,我无论如何也得给儿子备下一套婚房,那些年,我和妻子一直为房子的事情困扰着忧愁着,也一直寻找着合适的。

前几年,我们镇规划新农村住宅小区,并且房价只有县城的一半,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正准备买房的我们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套,后来又考虑到儿子结婚后我们得和儿子分开住,也考虑到自己的养老问题,我们咬了咬牙,从亲戚那儿又借了近二十万买了一套门面房,这个房子以后可以做点小生意什么的来补贴家用,也可以作为我和妻子以后养老的一些收入。现在,我们全家不但没有钱,而且借亲戚的钱也还没有还完,我们现在仍然是一边努力工作挣钱养家,一边挣钱还债。

外债还没有还完,而现在我们却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压力,那就是过几年儿子结婚时得需要很大很大一笔钱。按照现在我们老家的结婚标准,包括买房,买车,给女方彩礼,置办酒席和家用生活器具等,你手里没有个七八十万是不行的,七八十万,按现在我们家的纯收入,我差不多得攒上二十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到那时我儿子也就四十了,而我,说不好早就不在人世了,累也得累死。

我们老家的人家大都是一般家庭,都是靠种地打工为生,都是省吃俭用地过日子,即便这样,日子也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并不宽裕,因此,我们老家很多人家儿子结婚,都会借钱或贷款的,我想,到时我也会的,没办法,总不能不结婚吧。虽说我在镇里买了房子,但镇里的条件和县城是没法比的,如果儿子结婚时女方要求在县城买房,我还得想办法,我和妻子商量过,实在不行就把镇里的房子卖掉,然后在县城付个首付,不管怎样,儿子结婚是大事,怎么着也得给儿子成个家。

让女儿辍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的妻子,说到妻子,我心里总觉得亏欠她。妻子和我结婚已经快二十四年了,这二十几年里,她没有享什么太多的福,倒是跟着我吃了不少的苦,在家的时候,她曾经一个人既要操持家务抚育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又要风吹日晒地侍弄近十亩的庄稼,忙里忙外,辛苦劳累,不管怎么说,我心里是感激她的。

我们是2005年来到北京打工的,至今已经快十二年了,近十二年里,妻子真的没少吃苦受累。我前面已经说了,她最初是在通州一个大学做保洁,由于工资实在太低,连生活都成问题,所以只做了三个月就辞职了,然后就来到了顺义区金马工业园一家玩具厂工作,在玩具厂一干就是六年,辞职后又找了一家印刷厂,一直干到现在。

妻子是辛苦的,无论是在玩具厂,还是在印刷厂,这两家公司的工作时间都是每天12个小时,这也就意味着,这近12年来,妻子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12个小时,而实际上,她的工作时间远不止12个小时,尤其是在现在的印刷厂工作,她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

在印刷厂,妻子做的是质检的工作,她每天要一个人把从印刷机台上生产下来的几十摞纸张一沓一沓地进行检查,每摞纸张都半人多高,每检查完一沓,就把这一沓搬到地秤上称一下重量,称完后再从秤上搬下来放到木托上,这也就意味着,她每检查一摞半人多高的纸张,就需要搬两次,按照纸张的克数来算,妻子一沓一沓一摞一摞差不多得搬10几吨重,而每检查一沓,她都得弯下腰,用小腹顶住这沓纸,然后两个胳膊使出青筋暴涨的劲儿才搬得动。

妻子同车间的一个操作印刷机的男同事曾半是钦佩半是玩笑地和妻子说:“你可真能干,要换我,这样的活儿一个月给一万也不干。”即便这样劳累,妻子下班后还不能马上走,她还需要在一张表上仔细地登记一下今天所干活儿的内容,包括书名、工单号、版次、张数、重量、出现的问题等等,登记完收拾好现场后,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有时出问题了,她就得加班返工。

6月26日那天她上夜班,等她加完班回到家,已经是6月27日快中午12点了,这一次她工作了16个小时,到家后她瘫在床上就再也不想动了,连饭都没吃,从她晚上11点吃完饭到第二天中午12点,已经整整十二个钟头过去了,她不是不饿,她是累得不想吃,这是这么多年来她劳累的情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也让我内心心痛不已,而这种加班的情形这么些年并不少见,只不过有时加班时间长一点,有时加班时间短一点,粗略估计,妻子在印刷厂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三四个小时,至今,她在印刷厂已经干了5年多了。

由于工作的繁重,由于休息不好,也由于上了些年纪的缘故,妻子的腰、腿、胳膊近几年开始变得时不时地疼痛,有时会疼得难以忍受,脸色发白,脸上直冒汗,像要昏死过去的样子。有好几次妻子疼痛难忍地靠在我身上跟我说:“兰英,我快不行了,我感觉头晕,浑身没劲儿,浑身哪儿都疼,我真的要撑不住了。”我好多次心疼地劝她辞职换个工作,可她说:“我辞职了咱这个家咋办啊,靠你一个人挣那点钱都不够孩子上学一家人吃喝,更别说攒下钱了,那咱啥时候才能还完外债给儿子娶上媳妇啊,再说我岁数大了,万一辞职找不到活儿,咱家不就更困难了吗,累是累,累也得咬牙坚持啊。”

妻子是个要强的女人,也是个身子单薄的女人,二十几年来,她真的是太累太辛苦了,她真的该歇歇了,可生活的压力却逼迫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咬着牙,满身伤痕满心疲惫地负重前行。看着妻子劳累疲倦的身子,我只能狠下心来,让女儿辍学。

有人可能会说,知识改变命运,不让孩子上学,孩子就没有前途,孩子的未来就毁了。我也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但我看了我女儿这些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我突然对中国的教育有些失望了。

中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我们一直在改革改革,但改了几十年,变了吗?或者说有大的改观吗?给我的印象只是教学楼变高了,操场塑胶了,教室宽敞了,学校漂亮了,反正从我所接触的教育现状教育现实看,中国教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或者说只是外面看着不一样了,但里面还是那一套。教育说到底是培育人的,但应该把人培育成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把人培育成一个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人,而不是一个满脑子课本知识只会考试的机器。

我女儿是在昌平的一家私立打工子弟学校读书的,老实说,老师的教学是很尽心尽力的,我女儿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家长微信群,老师每天都会指派课代表在群里对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鞭策,每次的考试测验分数也都会在群里公布。

对于家长来说,最关心的可能就是自己孩子考试的分数了,所有的家长在群里问的问题单一而明确,“我的孩子怎么考这么少啊”,“我的孩子怎么又退步了”,“老师,我怎么没看见我们家孩子的分数啊,我们家孩子考多少分啊”,清一色的关于分数的问题,我从来没见过哪怕一个家长去问孩子的“人格教育、品质教育、劳动教育、节俭教育、尊重教育、感恩教育、包容教育、相处教育、和谐教育、爱家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等等,我不是在这里想显摆自己是多么地有见地,多么地与众不同,我是通过我女儿在家里的表现才有这些领悟的,女儿在家懒散,任性,爱花钱,爱攀比,不懂心疼父母,不懂劳动的艰辛,这些,都让我感觉学校在这些方面的教育太缺失了。

在这里,我要做一个检讨,其实,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是很缺失的,我以后得多注重这些方面的教育。

女儿的学习成绩在班里60多个同学中只占个中等,她已经上初二了,我有时会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她的解题和回答我发现,我们的教育是僵化的。比如“茄子1.5元一斤,三斤二两多少钱”,我女儿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一定是要用笔在纸上列个算式一通演算,一定是用1.5乘以3.2一步步推算出答案来的,而菜市场上一个和我女儿差不多大小的卖菜小姑娘却略一思考就张口说出了钱数,同样一个问题的解析能力,一个是在课堂上书本上学来的,一个是在菜市场生活中学来的,一个是僵硬死板的,一个是灵活变通的,我这样说并不是在指责学校教育不好,我只是觉得,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的课本知识是僵硬教条的,不会在社会中灵活运用,那这样的知识就没什么大的价值。

我在近十家企业里工作过,我发现我们那些所谓有学历有文化的人在面对或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显得很木讷,显得头脑不够灵活,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和我们的教育有关。我有时会恍惚觉得,菜市场上那个小姑娘学的东西也许才是真正的知识,我女儿在学校里学的这些基本都没什么实用,这让我突然感到有些可怕。

而让我感到更可怕的是,现在的科技太发达了,竟然发达到孩子的作业题都能从网上搜到原题的解答步骤和答案,据我女儿讲,老师布置的作业,她班上的同学基本都不动脑自己做了,他们只要把题用手机拍下来传到网上,或者扫描练习册后面的条码,就能很轻松地搜到他们要搜的题目和答案,有时我女儿同学还会通过微信或QQ给我女儿发来求助的信息,我女儿则把她搜到的题和答案截图后发给他们,我坦率地承认,我女儿的作业都是这么完成的。另外,我女儿还非常虚荣,爱攀比,动不动就跟我说“你看我们班谁谁谁,人家爸妈一天给二三十的零花钱,你一天就给我两块钱,真抠门儿”,是的,我每天只给她两块钱零花钱,抠门吗?也许是。

需要说明的是,我说这些并不是说我们的学校不好,而是说我们的教育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有缺失,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改进、改革,不能改来改去还是老样子,甚至还不如以前,比如减负,减了这么多年,减了吗?素质教育是个综合工程,既要培育智力素质文化素质,更要培育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应该把人培育成一个具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人。同时,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家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我要再一次做个检讨,我没有尽到对孩子正确的教育责任,导致孩子成了目前的这种状况,对此,我接受大家对我的任何批评和指责。

让女儿辍学,还有一个让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因素。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说明有很多事情,从理想化的理论上讲都很正确,但就是不能走进现实,走进现实就会被无情地击碎。比如我们常听到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答案是肯定的,能,但不是你。我不想喊什么高大上的口号,也不想谈什么空洞而理想化的理论,我们还是尊重一下真实诚实的社会现实为好。

按照一般的理解,大学生应该算是有文化有知识的,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好几百万,有的已经在社会上闯荡打拼了多年,试问,改变命运的有多少?又能占多大比例?说老实话,大学生们毕业后能找份体面的工作,或者工作能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就不错了,即便有那么几个改变了命运,比如“北大屠夫”“海归煎饼姐”,但事实却是,绝绝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改变不了命运的,甚至连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都难,否则也就不会有“毕业即失业”这句话了。

可能有人会说,有知识会在工作中得到赏识,会对个人以后的升迁发展有很大帮助。这一点我是承认的,确实,知识会在工作中给自己的个人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但面对现实,这种知识的帮助能比得过“亲情友情”的帮助吗?能比得过“人情厚礼”的帮助吗?能比得过“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察言观色、攀附巴结”的帮助吗?再说,你所学的知识又能在多少企业用得上呢?又有多少企业需要特别高深的知识呢?试问,知识在现实面前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白,企业要求的知识是实用的,而不是你课本知识考得有多好。

我是底层的农民工,我在近十家公司工作过,这12年里我看到和听到的,和一些励志书上说的,鸡汤书上谈的,专家学者讲的总是对不上号,我所看到的事实是这样的,十个老板有九个半是没有文化的,或者文化程度很低,而他们却都拥有数十亿数亿数千万的身家,都拥有自己的高级别墅高级轿车。

2008年我在一家公司上班,这家公司的老板是福建人,他在一个小区里一下子就买了十几套房,然后提供给公司里的中层领导住,后来他的不知比他小多少岁的第二任老婆要生孩子,这个老板头半年就在香港的一家医院订好了床位,孩子刚出生,这个老板又以孩子的名字为他的孩子存了五千万,而这个老板,连初中都没上几天,14岁就出来闯荡打拼了。

其他我所接触知道的老板我就不一一说了,如果你也是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底层工人,我想,你应该比我懂的更多。同样,公司里的那些经理、主管,甚至班组长,又有哪个是高学历高文化高知识的,我不否认,他们中有的是靠过硬的专业技能升职的,但仅仅是靠能力高超吗?这里面的道道,我们用屁股都能想明白。这是个竞争的时代,打拼的时代,我们不惧怕竞争和打拼,我们也想靠我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竞争打拼,但如果竞争不公平,拼的都是手段,拼的都是“爹”和“干爹”,那我真的不知说什么好。

我不是在说知识无用,知识当然是有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并不像我们宣扬得那么邪乎,至于引领世界的那屈指可数的几个精英,我不作评价,因为和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一样,我成不了精英,我只是认清了自身,我知道我是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里。说到知识,知识其实是分两种的,一种是书本知识,一种是社会知识,我从现实中清醒地认识到,相较于书本知识,社会知识更有用。

如果我们不唱高调,不空谈那些理想未来之类,我想和大家算一笔账。假如有一个和我女儿差不多一样智商一样成绩一样大的女孩,这个女孩家境比我家稍好一些,这个女孩读完了大学并找了一份一般情况下的工作,比如办公室职员,我们看看,这个女孩和像我女儿这样现在辍学参加工作的人相比,谁会更好一些。

先看这个女孩,她要上三年高中,粗略地算,三年高中差不多要花费两万元,然后要上三年或四年大学,我们折中一下算,估计至少也得5万元,不算其他的,光上学一项费用,她六七年就花费了7万元,我们且不说她毕业后有没有在家闲待上几个月,就算她马上找到了一份办公室小职员的工作,按照现在的工资标准,她每月工资也就三四千元,不会多到哪儿去。

再看像我女儿这样初中辍学的,按最不济的,她六七年下来也应该能挣到十五六万,除去自己的花销,也能攒下七八万,同时,她如果想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话,她还可以边工边读,通过自考拿下大学学历,她也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学一门前景比较好的技术,比如化妆、摄影之类,做一个化妆师或摄影师,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去职业技术学院进修,比如医护、幼教,不管如何,有一技在身的人,有一定技能专长的人,在社会上是很吃香的,工资也会更高,同时,她在现实中会逐渐认识到生活的不易,能认识到自己身上某些方面的缺陷,从而萌生出想要改变自身的激情和动力,这样她就会去努力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技能、学历都是她自己主动想要的,是她自己主动努力得到的,是有实用价值的,最重要的,是她不再花家里的钱了,她能自食其力了,而且分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说人人都尽早走入社会好,那些天资聪慧、成绩出类拔萃的人,我认为还是要好好读书,争取更大更好的前途,千万不要浪费了自己的智力资源。

至于我女儿,我只是根据她的天赋和学校成绩,根据她目前的状况,我认为还是让她辍学早一点走入社会的好。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她也许会明白更多更深刻的人生,会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会得到更扎实更实用的锻炼。

我坚信中国社会是文明的,美好的,善良的,也是真实的,在文明、美好、善良而且真实的社会里接受文明、美好、善良、真实的洗礼,我想,女儿一定会成为一个文明、美好、善良、真实的人。

在过去,只有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家穷上不起学才会辍学,如今我的孩子也因为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而被迫辍学。

对于辍学,我只想说,辍学,一个陈旧沉重的话题,辍学,不应该再成为一个话题。老实说,让女儿辍学我也是很心酸的,但我没办法,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诸多因素聚集到一起,我们家的担子突然就沉重了,沉重得有些喘不过气,沉重得将要晕死过去,思考再三,我只能狠下心来,让女儿辍学。

让女儿辍学,我心酸得想哭,女儿,请原谅爸爸。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