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奇书网

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分类: 经典文章  时间: 2021-10-07 21:03:16 

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长假过半。

除了很紧张的消遣很忙碌的休闲,还适合做什么?

投资人李笑来算过一笔账:

算上周末双休日,一年的法定节假日大约 115 天。20 年就是2300天,按一天学习6小时来算,就是13800个小时。光节假日的学习已经超过1万个小时,够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了。

那为什么真正的专家少之又少呢?

因为大多数人离开学校后,就再没有过系统的学习和像样的思考了。

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里讲过斯科特·佩奇的认知金字塔,谈的就是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认知金字塔共分四层。底层是数据。

数据代表各种事件和现象。比如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看见别人用微信,这就是一个数据。数据本身没有组织和结构,也没有意义。数据只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并不能让你理解为什么会发生。

数据的上一层是信息。

信息是结构化的数据。看见有人用微信只是数据,但如果有人统计微信的月活用户是12.25亿,3.3亿人进行视频通话,7.8亿人进入朋友圈,1.2亿人发朋友圈。这就不是简单的数据,而是信息。信息就可以用来做分析和解读。

信息再往上一层是知识。

知识能把信息组织起来,告诉我们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为什么微信会有12亿人、成为一款国民级应用?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使用微信的朋友越多,微信对他的价值越大,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微信。

这个规律我们把它总结成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和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

认知金字塔的最上一层是智慧。

智慧是识别和选择相关知识的能力。比如有人做了一款跟微信一模一样的APP,希望也能在市场中分到一杯羹,跑来问你的意见,你会怎么判断?

你会告诉他所有符合梅特卡夫定律、符合指数增长的生意,过了临界点后都会赢者通吃,所以你做一个软件和微信一模一样是没用的,这种生意行业里只有一家,不会有第二家。

我们用认知金字塔,可以解释很多现象。

比如你上街看到年轻人喝元气森林,这就是一个数据。

然后你发现元气森林2018年营收为2亿元,19年6.6亿,2020年则为27亿元。这时你就有了信息。

于是你思考,为什么元气森林会获得这么快的增长呢?

去查资料,发现2020年中国气泡水销售量约为210万升,较2015年翻了近3倍。同时2012~2018年拉丁美洲低糖、无糖产品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7%,亚太为19%,起步更早的欧洲16%,北美也有9%。这说明宏观上无糖气泡水的“大趋势”来了。

那为什么“无糖”会有高增长呢?这是因为一对矛盾造成的:人类的基因嗜甜,当我们吃甜食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人就会快乐,吃了还想吃;但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糖分摄入过量导致肥胖率上升、健康状况下降。在此背景下,低糖、无糖(代糖)产品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在经过分析后,你就有了一系列知识:

1、人类嗜甜。

2、糖吃多了不利于健康。

3、无糖(代糖)产品大行其道。

这些知识可以做什么呢?你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判断:

代糖的原料会大幅涨价。

因为竞争对手不会让元气森林一家独大,国外的两乐必然跟进,某些代糖企业本来就是它们的供应商;国内的农夫会进入这个赛道,娃哈哈也不会闲着,其他饮用水和饮料企业也会对这个领域虎视眈眈。

那么竞争就会向上游和渠道传导,进入抢夺原料的阶段,有原料才有货,不能让货架开天窗。所以代糖的价格就会水涨船高。如果你之前买入某些代糖企业的股票,这两年就会有很好的收益。

(当然,代糖又分为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剂,和木糖醇、甜菊糖苷和赤藓糖醇等天然甜味剂。哪种更被青睐,更易爆发,那就是另一个课题了,我们是讲思考的逻辑,而不是为了推荐股票。)

所以说,从数据到智慧,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升级。

如果一个人浑浑噩噩混日子,只体验而不总结,他得到的就只有数据。

如果一个人整天刷抖音、看头条,知道今天发生了哪些新闻,他就获得了信息。

还有人喜欢读书,并且能从工作和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和模型,他就拥有了知识。

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学了很多知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

一个人可能掌握很多数据、很多信息、甚至很多知识和模型,但是具体问题该用哪个模型,敢不敢用这个知识做决策,并且真敢去执行,则是智慧。

节假日除了休息,也适合增长智慧。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