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奇书网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100字

分类: 经典文章  时间: 2022-02-27 21:47:31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100字

《非暴力管教》是一本由[德] 妮可拉·施密特著作,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一):一起挑战21天不责骂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更优秀的孩子

你有没有过指着孩子鼻子怒骂的时候,有没有被孩子气得暴揍的时候?

虽然我们一再告诫自己,对待孩子要平和和坚定,不能采用暴力方式解决,可是一旦遇到事情还是忍不住暴跳如雷,尽管有时候事情的起因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

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呢?一起试试这本《非暴力管教》吧!我的脾气有点暴躁,对孩子有时会控制不住情绪,甚至会怒骂孩子,事后又后悔万分。教育的目的没有达到,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反而生疏了,这让我非常困扰。

这本《非暴力管教》的作者尼克拉.施密特来自德国,是非常有名的作家,出版的育儿读物畅销德国多年。她在育儿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为父母提供了育儿的课程和讲座,也培养了不少的育儿训练师。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训练手册,教会家长如何用非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书中的第一部分就是三个测试题:1.你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2.你具备怎样的领导风格?3.你和家人相处得如何?

三个测试下来,你对自己、对孩子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便是开启改变的时刻。作为父母,我们为什么会发火呢?吃早餐时,孩子不小心碰掉了一个杯子,我们为什么会怒斥她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发火的原因是出自我们自身,因为我们自身的压力大,所以很多情绪都牵扯到了孩子身上,导致一些小事也让我们怒气冲天。

书中最后一部分是关于21天不指责孩子的挑战,我觉得特别有趣,正准备尝试,你也一起试试吧,相信你一定会遇到更好的自己、更优秀的孩子。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二):看了这本书 ,家长们都忍不住反思自己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但每一个孩子都有调皮捣蛋的时候,在父母愤怒之极的时候,你该怎样管教孩子?这个时候往往才能体验父母的教养之道。

我同事之前给我讲了一件她大姑姐家发生的事情,让我听了只想要报警。 她说,她大姑姐是那种脾气很暴躁的人,以前没结婚时脾气好像不这样,生孩子时得过产后抑郁,后来病好了,脾气也变了,在家里很强势,老公都没有话语权。 她对孩子也很严厉,孩子犯错了就会体罚,用棍子打屁股,用脚踢,有一次 ,她都把孩子的胳膊打骨折了,孩子爸爸看到后,喊着要报警,夫妻俩大吵了一架,后来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 我听了胸中一团怒火,这都什么年代了,真不敢相信还有这样打孩子的父母。 这几天看到《非暴力管教》这本书,我又想起了那位大姑姐,虽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但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最终吞食恶果的人还是自己。

但我后来认真想了想,虽然我没有打过孩子,但我也经常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这也同样是一种暴力管教啊。 《非暴力管教》这本书中,讲述了我们为什么会对孩子发火,为什么我们明知不应该那样做,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发脾气,并不是孩子真的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而是我们自身的压力太大了,我们不会管控自己的情绪,没有好好消化自身矛盾,而将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这样一想,孩子真的很无辜,而每一次面对父母的责怪和愤怒,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 其实语言暴力的伤害性,并不比体罚小 ,而我们作为大人,作为权利的一方,经常会忽略掉自己是在掌控着孩子的生活,也掌控着孩子未来的命运。 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反思,是我最近看到的最有用的一本书籍了。 书中也有很多方法,让我学会正视自己的问题,不再将情绪垃圾转移给孩子身上,拒绝暴力管教,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做的事情。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三):谁说教育孩子就得打骂?有智慧的父母,都会非暴力沟通

春节回老家,听见隔壁邻居正在打上二年级的儿子。

“为什么人家都能拿到奖状,你没有拿到?你个没用的东西!”一阵打骂声过后,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和春节祥和的氛围极其不搭。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被这个内卷的时代,折腾得苦不堪言,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曾有美国心理学家对1990个孩子展开了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被轻度或重度语言暴力、有被打经历的孩子长大会产生情绪焦虑、暴躁,用同样的教育模式对待自己的身边人。

孩子不听话,成绩不理想,父母该如何向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呢?

德国政治学家、科研记者妮克拉.施密特,畅销世界的育儿书籍作者,以资深育儿训练培训师的身份告诉全世界的父母,答案只有五个字:非暴力管教。

全书共分为9个章节,每个章都由儿童心理解析、教育提问、案例分析三部分构成,以科学严谨的数据,深入浅出的语言告诉父母为什么、怎么做。

通过这本书,施密特告诉父母,当孩子出现错误时,父母一味地职责,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不利影响,除了打骂自责,应该还有更好的方法。身为父母,应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保持对孩子的关爱。

希望各位爸爸妈妈们,能够通过本《非暴力管教》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成为善于控制情绪的智慧父母。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四):不要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买单,试试这几种“非暴力管教“方法“

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乌嗷喊叫、连骂带教分分钟想要撕作业抽娃的节奏可谓是前一秒亲妈,后一秒后妈你是否想过,换一种方式对待孩子做作业的问题呢?

很多时候,不是作业的问题,不是效率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方法的问题。

德国儿童教育专家、德国儿童保护协会顾问妮可拉·施密特女士,在其著作《非暴力管教》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告诉家长,管教孩子,还有别的办法。

妮可拉·施密特强调:“当我们允许自己长期处于压力之中时,就像给自己的大脑打上了烙印一样,会给孩子小小的脑袋带来同样的影响。”

她告诉我们用以下三条“极简”规则来代替:

规则1:保持冷静

生气没有好处,当父母生气时,他们的视野就会变窄,他们的思维会下降,他们的决定也会有偏见。孩子会无意识地接过负面情绪的“接力棒”,导致整个家庭气氛紧张。

规则2:保持沟通

丹麦家庭治疗师杰斯珀·尤尔曾说:“孩子们有能力的,但他们没有经验。”。父母应该要看见并肯定孩子的能力,传授相关经验,所有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规则3:为孩子提供解决方案

在解决孩子显性行为问题的方法中,惩罚是错误的选择。因此,父母可能不妨在完成自己的情感迭代后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偶尔的“宕机”不必对自己苛刻。毕竟,教育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五):带来和孩子相处的一点启发

和孩子的相处,总是能有万千感受与细节来层层讲述,他们能够令我们有万千情绪,能够让我们因此而对自己产生更多的触动,就着这份触动,如何处理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在尼克拉.施密特所写的《非暴力管教》里有一些启发,她从具体情境和需求里,给我们一些解决方法和内在探索。

很多时候我知道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孩子时会突如其来的愤怒或者想要怒吼,有时会觉得似乎自己也无法忍住,当这种心境下,有一个想要了解自己并探索其来源的念头是能够对自己问题解决的第一要素,明晰自己的需求,对自己的处境想要解决的意愿能够让你更好的去探索自己内心。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可以从中去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触发,是否有同样的情景与状态,如果有,我们如何做?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改善?当念头起,我们的改变就在潜移默化中去努力前行。

1、在具体的操作中,作者在开头的测试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这个思路让我们了解自己在哪儿,想要往何处去,生活皆是修行,与孩子的相处更是自我探索修行的一种重要课题。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我们该如何与孩子相处?能够让我们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更能够理解如何陪伴,在作者给出的测试选项中,我们找到一个坐标,来引导前行,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我们的探索时间。

2、从为什么发火去了解缘由,心境因何而受影响,压力源于何处,对此可以做出怎样的规则与方案?

我们因为发火指责之后产生了愧疚情绪再次影响我们自身与孩子相处的和睦,而做练习哪些规则对自己有用,对家庭有用,和孩子商量讨论,从而达成共识,有助于彼此的互动交流。这本质上也是一种界限的厘清。

3、是否有其他替代方式来处理我们的压力?这种思考与探索让养育孩子变得更为具体,分析并对自己的压力源进行梳理厘清,从中选取替代方式来进行协调,在书中作者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给我们多种练习,协助我们可以回归到内心舒缓沉着的状态。心态决定了我们处理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具体互动沟通方法层面作者也有所陈述。

《非暴力管教》以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探索心态去处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与其说是管教,不如说是自我探索,它让我们不是着眼在管教的控制,而是一种平等的尊重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回归自己的内心,去看见并获得和谐的关系与内心感知。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