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奇书网

《盟军夺宝队》经典影评10篇

分类: 观后感  时间: 2022-08-03 14:34:03 

《盟军夺宝队》经典影评10篇

《盟军夺宝队》是一部由乔治·克鲁尼执导,乔治·克鲁尼 / 马特·达蒙 / 比尔·默瑞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果奇书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盟军夺宝队》影评(一):在文艺与商业边缘徘徊和迷失

二战期间,纳粹对侵略国进行大规模的文物,艺术品掠夺,希特勒的计划是通过这些掠夺品在德国兴建最大的博物馆,但因希特勒个人古典主义的艺术偏好,只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艺术保存,对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近现代艺术定为“堕落艺术”Degenerate Art,从马奈到毕加索的作品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计划性破坏,故事讲述这期间盟军成立的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专家们组成的非军事团队,为维护这些数以百万的被纳粹掠夺物而作的努力和牺牲。

成功跻身一线的马特达蒙扮演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艺术鉴别专家(原型人物后来成为大都会的馆长),银幕女王凯特布兰切特扮演法国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原型人物记录了2万多条艺术品的流向记录),还有喜剧传奇比尔穆雷,唐顿老爷-Hugh休大叔,奥斯卡影帝Jean Dujardin加盟,再加导演,编剧,主演乔治克鲁尼,这么梦幻的军团!加上人类史上最大的艺术夺护!这些远足以引起影迷们的期待,看似一切成功元素都在,好电影会水到渠成,包括预告片阶段还是给人很鼓舞,但正因前起制造的期待和电影观后平淡的反差,让也许原本还可以说中规的制作,变成对一大堆最优秀的演员和封印保存的题材的浪费,可谓遗憾至极。。。制片方之前因为错过了年末冲奥季上映遗憾着,我想这2月份上映后,他们是没遗憾了。。。

电影本身确叙事松散和冗长,人物间联系牵强,有些拼在一起的感觉,应时刻都充满悬念的故事,始终无法营造紧张感和高潮,只有显得硬生生的煽情,感觉比较突然的轻松喜剧场面(笑点本身不是问题,只是放在剧中场景让人显得很突兀,如果他们是为了致富的夺宝军团那会妥当很多,不知是不是拍Ocean’s Eleven剩下的一些灵感在此片继续发挥。。。)我想乔治导演(兼编剧,主演)始终徘徊和犹豫在史诗哀歌式文艺片和好莱坞杂烩式商业片边缘是影片让人希望的最大原因,最后两者都很难迎合。很多制作团队是跟去年最佳影片Argo重叠的,我就知道去年给Argo最佳影片奖是错中之错了。。。

不是说影片一无是处,欣赏几位演员的卖力表演,优秀的场景服装设计,加上有发现著名画作的乐趣,只是不要抱着期待看,这只是一部“没有任何了解时看了还行”的电影。。。

影片几个花絮有兴趣可以了解:

1) MONUMENTS MEN,这个是历史上存在MFAA的简称(Monuments, Fine Arts, and Archives Program),实际由300多人组成,电影中角色一定程度都基于原型人物

2) 达芬奇继蒙娜丽莎之后的一幅代表画作“抱着貂的女人”会在结尾真实记录照中出现,现藏于波兰的一座博物馆

3) 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子雕像如电影描述现藏在比利时,影片30年后在老的乔治角色访问此地,角色正是由乔治的父亲扮演。

4) 乔治角色跟罗斯福总统阐述行动计划时用到一幅拉斐尔的作品,被认为是拉斐尔极少的自画像,被纳粹掠夺后,一直下落不明,影片中描述的是被烧毁

5) 成为开场和结尾的“根特教堂祭坛画”,是由油画创始人之称的凡艾克和其弟弟创作,是被盗次数最多的画作之一

6) 另,有机会看一下近期片中Mad Damon, Bill Murray, Hugh Bonneville三位做嘉宾的BBC Graham Norton Show, 刚首映结束后奔到节目录制现场,一开场把座位前的香槟干掉,之后不可收拾的搞笑访谈,如Mat Damon所说是参加过的最好玩的脱口秀。

《盟军夺宝队》影评(二):略扑街的二战拼图

全明星阵容加夺宝题材的《盟军夺宝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轰动一时的《十一罗汉》系列,但是身兼数职的乔治克鲁尼显然不会简单的炒冷饭来忽悠观众。他的本意是想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挖掘出生命诚可贵,文物价更高的牺牲精神向世人重现一段鲜为人知的二战故事。但全片时常游走在商业娱乐和沉重的历史之间,既有猝不及防的冷幽默,又有面对危机的悲壮时刻,因而总会给人有种重心不稳的蹩脚感。

一个国家和民族倘若被摧毁了还可以凭着精神死而重生,但是如果代表文明的艺术品被付之一炬,那么整个国度的历史和意义就不复存在了。这是全片最为核心的主题,也是八位艺术界的专家和学者所背负的信念和重担。有趣的是当这些年龄都在四五十岁以上的老弱病残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二战前线阻止希特勒的阴谋时,他们首先要面对的竟是士兵的基本体能训练。如此令人捧腹的设置几乎渗透在了全片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千钧一发的生死线,还是感伤的抑郁时刻都会时不时出现一些黑色幽默 ,只是这些笑话过于贴近美国人的口语习惯,内地观众也许会有些许水土不服。

笑点的设置是把双刃剑,一边讨好观众另一边却与影片战争背景的厚重严重不符,这便导致了八位影帝级演员的表演也略显轻抚飘摇。由于整体的风格并不趋向于严肃,所以每当剧情深入到主旋律情结的宣扬时,会过渡的十分生硬,而直白的说教台词也总显的做作和煽情,令观众的好感顿时大减。毕竟如今煽情和说教显然已成了主旋律电影的死穴,如果不能把握好尺度就会让影片的政治立场显得过于暧昧。

影片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画面复古,质感怀旧,那种泛黄的色调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我们都知道二战场景是比较难塑造的,包括战场,矿坑和大型博物馆等大的外景,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影片竟逼真还原超过千件艺术品,无论是图画还是雕塑都能做到以假乱真。细节上的精心打磨多少还是弥补了剧情的过失,至少给予观众的视觉还是极具说服力的,当然情感和阐述历史才是影片真正想要展示给观众的。

纵观全片除了告诉大家希特勒残忍自私的掠夺艺术品和文化遗产这段故事外,更是为了歌颂那些在战火中匍匐在硝烟之下的无名英雄。其实此片一直纠结于牺牲生命去拯救文物值不值得的问题,而影片在最后利用一个极其感人的结尾给出了答复,但所谓见仁见智,个人意识不能强求,只待大家自行从影片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盟军夺宝队》影评(五):真没办法让我说好看

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我隔壁那位已经拿着手机看了一个半小时的小说了。结束时问了我一句:这电影好看吗?说实在的,这电影真没办法让我说好看。

打个比喻,这部电影就像一篇最普通的记述文,并且是平淡无奇的,甚至有点像流水账的记述文。没什么出奇的情节,没有什么过多的装饰,很直白。本是真实故事改编,编剧不愿意太多做作。没有高潮,可能是很多观众觉得这电影不好看的最直接原因。它只是把它想说的想表述的东西罗列出来,告诉观众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

或许主创自己也预计到有这种情况,最后的问句,多年以后还有后人会记得这样的夺宝行动吗?只有一个老头干巴巴的一个肯定的答复。他们活在他们自己想要的那个生活里,无需后人惦记,至少影片是把他们塑造成这么高尚的人。

而电影里的明星不少,又要面面俱到,所以使得原本不是很丰满的剧情变得更支离破碎。为了弥补,努力使剧情有意思些,加入了一些小情节,又给人觉得有那么一点点无厘头,格格不入。比如偶遇德军新人,抽烟缓解气氛;比如踩地雷,全片最商业化的一片段。再如觉得最感人的一段,同伴播放远方亲人的录音信件,演者精湛的演技,一下就能带你进入远征思乡的情绪。可是,就是觉得有那么点不自在。演员方面就没得说,收放自如,新晋奥斯卡影后也就意思意思下,比打酱油好不了多少的角色,免得阴阳太不协调。

再吐槽下国内的某些宣传海报,写着他们共获得X次奥斯卡X次金像奖,丫的,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骗观众进电影院贡献点票房。反正主创也没看重你中国这点票房。主创以个人魅力吸引这么多明星助阵,反正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只是这次剧本想讨好某些对象又没找到最佳解决方法,有点失败。

影片想呈现这样一个真实故事给世人知道,无关商业,只是政治。

最后的最后,观影的最大感触,好想去德国看古堡,去比利时看看布鲁日圣母教堂,坐在那倾听管风琴。

《盟军夺宝队》影评(六):美白淡斑精华

美白淡斑精华?【海圣金装组合】是目前我用过的最ok的产品了。你可以听听我的使用感受。

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直完美,就像我,这么多年总是想着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可是,却没有想到色斑也随之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给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烦恼。?

斑点找上生活,让我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作为一个漂亮的女人,我想找回白皙无暇的肌肤,这样我会更加自信。说干就干,,我在网上找了很多的祛斑产品,可是都不适合我。到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向朋友打听。想不到,这个时候我看到了祛斑的希望。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同事的朋友有用过一种祛斑产品,是纯植物的,祛斑效果还不错,现在脸上已经没有斑点了。?难道就是它!经询问,原来是【海圣金装组合】,说是只有网上销售,如果自己彻底了解的话,相信会在专家的帮助下,让我跟脸上的斑点说再见的。你说,遇见这么好的祛斑产品,我能不行动吗?终于,在跟海圣金装组合专家长达一个小时的聊天后,我购买了三个周期的海圣金装组合。

海圣金装组合祛让我的生活变得异常美丽

没想到,我用了一个周期的海圣金装组合后,就看到效果了,脸上的色斑也有点淡化了,但是不明显。不过,看到效果之后,我就一直坚持使用,等到三个周期的海圣金装组合使用完之后,我脸上的色斑就消失了,皮肤也变水嫩嫩的,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几岁。有斑的美眉们也可以试试海圣金装组合,让自己完成祛斑梦。?我的十分给了海圣金装组合。

没有斑点的我感觉一下子年轻了好多美白淡斑精华

《盟军夺宝队》影评(七):放低期待,才能发现好片

看豆瓣上一星两星的评价,真心为乔叔报不平。明明是部好片,却被因为大咖无数,就希望整个电影轰轰烈烈的人而唾弃。大咖无数就得是十一罗汉?二战题材就得和昆汀作比较?衡量标准不是这么定的吧。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制作的电影,让人们的审美变得浮夸。3D的炫酷效果,导致人们看2D觉得平淡无奇。看见好演员,就必须要求200分,明明100分已经满分了,却还要奢求更多。就算每个人都拿过奥斯卡,拿过金球奖,在一部电影里,他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尽力而完美的演绎,才是真正的大咖。

每个人看电影的角度都不一样,看待事物的角度也都不一样。真正热爱博物馆,走过一个又一个大教堂小教堂时,看着那些大师的作品唯有激动,惊艳,拜倒于大师们的石榴裙下。但如今看完片子更多的是感恩。原来今天的我们能欣赏到这些,是那么的来之不易。除了辉煌艺术的创作,为艺术传承而奋斗的人也是那么的伟大。

就像北京,明明一座古都,现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历史留下了痕迹,但无人呵护,无人保护,而当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我们的传承不见了的时候,后悔呐喊却又于事无补。如今留下的是现代化发展,是高楼林立的都市,是奔走冷漠的人群。

言归正传,片子走轻松幽默搞笑的节奏。自认为笑点比较高的我,跟着情节默默的笑着。在最初他们换上军装时;在他们和纳粹士兵分烟抽的时候,纳粹小伙胆怯纯洁的脸孔;在掩护影帝去抓小孩时;在他们发现圣母像时所有人尖叫的holy shit时,真心的笑了半天。片子也不乏一些小感动的片段,在以生命保护艺术品的瞬间;在洗澡时听着远方的家人寄来的黑胶唱片时;在对于死去的战友无限哀思时。这些瞬间都是美好的。

从片头到片尾都出现了艺术品和生命谁更珍贵,在片头乔叔说记住生命比艺术品要珍贵的多,而在他们进行抢救艺术品行动中,生命在堆满了整个盐矿的艺术品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在危急时刻又是那么的可抛洒。所以唯有感恩,感谢这些不计自己生命,为全人类留下福音的monuments men。下次去布鲁日的时候,我一定会驻足在圣母像旁边。

《盟军夺宝队》影评(八):你们是,光的传导者

今晚和小伙伴们去看了古迹卫士,里面有好多我大爱的影星,乔治.克鲁尼,凯特.布兰切特,马特.达蒙,可是看到一半小伙伴们全撤了,我坚持;后来影院里的其他人也撤了,我坚持;再后来,影院的工作人员也撤了,我坚持;终于看完了。

虽然有点沉闷,却很感动,为这些保护文物古迹默默付出的人们们,里面有一句话:毁掉了家园可以重建,毁掉了文明,却什么也做不到,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句话,总统问乔治.克鲁尼为了艺术品献身值得吗,乔治.克鲁尼过了30年,带着孙子,看着自己那对儿圣母像说:值得,特别感动,可惜,我的小伙伴们木有看到啊。

不过,要吐槽一下里面的马特.达蒙太不浪漫了,巴黎,一个浪漫的国家,遇上一个浪漫的女人,他竟然不动心,走了,真心被文物古迹害了啊

最后,想引用福尔摩斯对华生说的:你们虽然不会发光,但你们是光的传导者

《盟军夺宝队》影评(九):盟军夺宝队:怎样找到重新来过的方法

“如果你毁灭了他们的历史,毁灭了他们的成就,他们就好像从未存在过。这正是希特勒想达到的目的,而这也是我们所奋力抵抗的。”

“你可以消灭整整一代人,你可以烧毁他们的房子,然而他们依旧会找到重新来过的方法。”

这是《盟军夺宝队》里的几句台词,也是电影主旨所在。在规模庞大的二战之中,发生过各种可歌可泣的战斗,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战斗。《盟军夺宝队》所反映的,是二战中非常不起眼的一场战争,但它的意义却不容小窥。这是一支由美英法等国的文化学者组建的作战小分队,他们的任务在于拯救战争中被纳粹掠夺的艺术品,努力让艺术留在原属地。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延续,就是文化所承载的内容,你可以从肉体上灭掉他们的存在,但因为文化的存在,还是可以让他们的后代再次找到回去的路。

在我儿时,就总听长辈在念叨山西“胡同”大槐树老鸹窝,那里是自己的老家,幼小的我就一直注意各处的胡同,然后留意有没有槐树,有没有鸟窝。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所谓的“胡同”是“洪洞”,在我们的土话里跟胡同的读法差不多。我也知道我们的祖上是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搬迁到了山东现在地方,到了我这一代,恰好是第20世。在我们的族谱上,则有记载我们李家的祖上在山西洪洞县西南二里的李陵庄(也可能是李林庄)。在2004年时我曾经到洪洞县造访过,简单问了下,至于明朝的那个李陵庄,早已无人知晓了,而且当今的洪洞县与大明洪武年间的那个洪洞县,位置也不一样了。突然之间,我就意识到再也不可能找到祖宗所生活过的土地了。即便是大槐树仍在,也非当年的那颗槐树了。仅存的线索依然断裂,但传说还是可以继续延续下去。有关大槐树移民的传说,还有像“解手”,说是当初从大槐树下集体搬迁的人都是被政府强迫的行为,在离开时全都被绳子拴着,到了需要方便的时候,就需要将捆绑着的手解开,于是“解手”就成了方便的代名词。还有小脚趾的分叉,说是民众为了记住自己是大槐树人,生生用石块将小脚趾砸裂。且不说这些说法的穿凿性,但作为民间记忆,却生动鲜明。只是,当初那些以土包子为主的移民们,留下的实物太少了,以至于在文化的传承上缺少了信物。所以,今天,就再也回不去了。

希特勒早年是一位艺术生,因为穷困落魄才从事政治,并一鸣惊人的。但年轻时的经历使他保留了对艺术的鉴赏力,也明了文化艺术的意蕴。所以,当他努力打造一个辉煌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时,不仅想要有物质上的大繁荣,也需要由文艺上的繁荣。文艺繁荣的标志,就是可以聚集世上最精美的文艺作品。以此为目的,他派出他的军队对欧洲大陆上存在的文艺作品进行了搜刮,并打算尽可能多地运到德国去。这一作战目的,不仅繁荣了自己,而且在最大程度上打击欧洲,也从深层文化意义上打击了欧洲大陆。

而盟军的作战,就不仅包括了从领土上赶走德军,也要将可承载文化特质的经典作品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于是,一支奇形怪状的队伍被组建了起来,他们连枪都不怎么会打,却被推向了最前线。而且,既然是战争,就存在牺牲,从牺牲的场面上看,两位队员的死亡都很憋屈。英籍队员唐纳德·杰弗里斯(休·博内威利 饰),原本是剑桥国王学院的艺术史学家,在保卫比利时的一尊圣母像时与纳粹军官进行对射,作为一名艺术家与职业军人的对射,结果就是纳粹军官近近胳膊受伤,而唐纳德·杰弗里斯则战死。另外一名牺牲的队员是法籍的让·克劳德·克莱蒙(让·杜雅尔丹 饰),参军前是法国一家美术学院的设计总监,在战争中不幸走进了盟军对德军对垒的阵地中,然后在离开战场的过程中身中流弹,最终失血过多而亡。在整个二战中,这样的两则死亡,非常的不起眼,但对于“盟军夺宝队”来说,则意味着很多。因为他们原本可以不牺牲,在远离战场的后方,过着安逸高雅的生活,但为了一个不可能胜利的战争却来到了战场上,面临枪林弹雨。因为他们知道,凡是反正必然存在着损坏,有些古建就再也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保存,而且有些文艺作品也必然遭到损坏,还有就是即便是从拿出手上夺回来,也可能面临着无法找到原主人,无法物归原主了。但面临需要,他们还是英勇从军,去勇敢地面对死亡。

以上大致交代了《盟军夺宝队》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电影被拍摄出来的主要意义所在。不过乔治·克鲁尼这次的导演工作不算太到位,因为电影本身不是那么的好看。既然是战争片,而且身在正面战场之中,就应该拍出紧张感与冲突感来,可惜电影在这块上做的很不好,整个下来就像流水账一般,蜻蜓点水,未能挠到观影人的痒处。当然,电影是根据真实经历改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逃离德黑兰》也是根据真实经历改编,而且历史真实犹如一杯淡白水,电影却可以被拍的惊心动魄,好看而且不缺乏深意。《盟军夺宝队》有深意,而缺乏足够的氛围,这就导致了头重脚轻,使得那些所谓的意义也成了说教,变成了一个正经的美式主旋律了。

实际上,这部电影可以展开的可以更多。因为但凡战争,总充满了破坏,而且充满了掠夺。像中国的北京人头盖骨,不就是在二战中被日本人夺走,然后在运输过程中弄丢的了吗。其他被日本人夺去的财富,就算不清了。还有清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八国联军的侵华,也无不充满了掠夺,中国丢失的文物价值不可计数。中国如此,其他国家的战争也同样如此,《盟军夺宝队》完全可以拍的更有共性一些,那样在价值观的传达上也会拥有更多的共鸣。只是,克鲁尼在剧本的雕凿上没有用足功夫,以至于眼下的电影显得大而无当,大而空,真正打动人之处较少。可惜了,浪费了一个绝佳的题材。也挥霍了一个绝佳的演员阵容,一帝(让·杜雅尔丹)一后(凯特·布兰切特),加上实力派的马特·达蒙与约翰·古德曼,还有乔治·克鲁尼本人的主演,以及比尔·莫瑞等人的鼎力加盟,拥有了十足的看点,但情节的紧凑,看点稀松,还是可惜了。

《盟军夺宝队》影评(十):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看到电影影评不高,所以我本来没有打算看,3月31日最后一天的赠送电影票看了男主角特别没有吸引力及剧情特别普通的极品飞车,还剩下的电影票竟然还能换4月1日的,所以就换了盟军夺宝队,名不副实,翻译名字的人是有多不负责任。

总的来说,是真的不够一个好看的电影的跌宕起伏,前20-30分钟我都没有感觉这电影的价值,当然它也不如一般的主旋律电影那么激动人心,只是当问起,牺牲生命去救艺术品是否值得,Stokes回答,如果他还活着,他也回回答值得。艺术当底对我们有什么用,之前我还看了蒋勋的”美,看不到的竞争力“,力图想要说明艺术的功用,可总的看起来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我很喜欢Frank Stokes一段独白: You can wipe out an entire generation, you can burn their homes to the ground and somehow they’ll still find their way back. But if you destroy their history, you destroy their achievements and it’s as if they never existed. That’s what Hitler wants and that’s exactly what we are fighting for.

我不知道希特勒是否有stokes这样的认识,但是想想后代没有这些艺术品去瞻望,从而去感受,体会并在心里有一块这样温柔又有力量的信仰,我只能在心里默默感谢这些用生命维护文化的人们。

同时也联想到了我们的圆明园,我们的很多艺术品竟然还要从海外四处的博物馆才能慢慢拼起中国的古代的艺术文化,终究是遗憾。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