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大成国太监小小部长小说最新章节阅读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景王跟熹妃有一腿。
消息是小柜子透露的,他说亲眼看到景王从熹妃的房间走出来,到了门口还在整理衣服。
小柜子现在不做人了,破罐子破摔,后宫的事什么都敢往外讲。
听小柜子说,景王喜欢逛后宫,到处勾搭妃子是公开的秘密。
我猜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但为什么不管呢?
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好像说不通,毕竟绍成帝的无情是出了名的,据说被他斩掉的皇子就有五六个了。
这后宫总是古古怪怪的。
绍成十八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今天是元宵节,宫里很热闹。
据说皇帝办了个赏月诗会,京城的才子都参加了,不少嫔妃们也参加了。
听喜子说,诗会挺热闹的,不仅有才子还有佳人!
其实我很想去现场背几首古文的,为此昨晚我重新默写了一遍苏轼的那篇《水调歌头》,大概默写出了三分之一。
不过我觉得也足够我获得一些头衔了,比如大成诗坛最后的遮羞布什么的。
我知道这有风险,但还是想搏一搏,毕竟我现在别说底裤,就算底裤里面也什么都没有了,还怕个鸟?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侍卫林大头告诉我,身为御膳房的太监是不能随意出御膳房的,除非领头太监特批。
可明显赵公公那没卵蛋的老东西,是指望不上的。
我把《水调歌头》三分之一残卷以及《将进酒》二分之一残卷全烧了。
从此之后,大成诗坛再无遮羞布。
绍成十八年,大年十六,有小雪。
靠!
幸好昨天没去!
听说诗会上有个才子做了一首五言绝句,含沙射影地说朝廷“复兴百家”是自掘坟墓,结果皇帝一怒之下抄了他家满门,还连同吹捧过那首诗的几个才子也全部都斩了。
其实都说绍成帝冷酷,但是感觉他也想有所作为,要不然就不会有这么大勇气来改革了。
只是现如今大成国一天不如一天也是事实,绍成帝看起来像个亡国之君。
我这人刚正不阿,有一说一。
话说应该没人能看懂我的字吧?这世界的字和繁体字有点像,但完全不同。
绍成十八年,正月二十八,晴。
今天是悲伤的一天。
后宫传出来的消息,小柜子昨天夜里死了。
据说是夜里不知怎么的,就上吊自杀了。
虽然他体质弱,但大家都认为他挺过半年应该是有的,可没想到他只坚持了半个多月。
现在整个御膳房里人心惶惶,因为他死得太快,下一个还得在御膳房里挑。
我倒不是太慌。
毕竟当太监也没什么意思,多活几天少活几天又如何?
鸟都没有的人,还有什么好失去的呢?
难道我会怕?
绍成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晴。
擦!
我真的被选中去乾西宫了!
曹蛋啊,鸟都没了,就不能让我多活几年吗?
完了!
这篇日记可能是我的绝笔。
我把一两二钱的银子藏在了东花园的假山下,有缘人如看到就去取了用吧。
很抱歉,来了半个多月并没有什么建树,给穿越者丢脸了。
另外说一句,还是别写日记了,没鸟用。
正经太监谁写日记?
后宫西南,乾西宫。
来乾西宫一个月了,这里满目都是清灰色的高墙、青灰色的地砖,以及同样青灰的大寝殿,就他一人。
别说人,就连一棵树、一根草都没有。
几千平方大的地方,就是没有一个活物,死寂得放个屁都像是在奏乐。
三天前一只老鼠跑进来,把秦源兴奋个半死,一下子就想到了三百多种跟它玩耍的方式!
结果才促膝谈心了一次,当天晚上老鼠就含着泪跑了。
秦源难过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太无聊了!
强烈的孤独和绝望感,无时不刻不在侵蚀着他的身体和灵魂。
后宫其实不是这样的,至少其他寝宫就完全不是这样的。
来的时候他都看到了,整个后宫大约有两个紫禁城那么大,每一处寝宫都如同单独的大别院。
别院的建筑,无不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院里院外都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偶有高大的梨树或红杏探出墙来,极是风骚。
有些寝宫的大门开着,就能看到漂亮的宫女们或在院子里晒被褥、绣女红,或是侍花弄草、嬉戏打闹,隔着老远都似乎能听到娇笑声。
就连各处巡逻的内廷侍卫都是女子,精心挑选过似的,一个个英姿飒爽,别有风味。
好一片莺莺燕燕、春色满园,不愧是能让皇帝生下一百多个皇子的地方。
他当时甚至谨慎地提醒,不可鲁莽,毕竟这是皇宫。
但很快他就醒悟过来,自己被迫骨肉分离已经很久了。
于是没有人可以玩耍,孤身一人的他,在这个毫无生机的乾西宫里就更寂寞了。
每天除了花一刻钟随便打扫下寝殿和院子,其余的时间就只剩下吃饭、发呆、睡觉。
……
秦源在台阶上一直坐到快天黑的光景,这才起身,准备去熬点粥。
喝粥是他的日常,身为一个底层厮役太监,他一天的口粮配额只有半斤大米,外加一些腌萝卜、青菜之类的,除非大节日,才有些肉食。
就这么点大米,每次还得被送物资的太监,也就是尚食监的粮倌佬扣去四成。
这还不止,原本七天两根的蜡烛配额,也要被克扣去一根。
弱肉强食,后宫就这鸟样,整个大成国也是这鸟样,这注定了像秦源这样的,活不出什么鸟样来。
穿越来这一两个月了,关于这个世界,秦源已有了些基本的了解。
眼下是大成国,绍成十八年。
这世界有人,也有妖邪。
有剑修,也有以儒、墨、道等为首的百家修法。
大成以剑修立国,原本规定除剑修外,包括百家在内的其他一切修法皆为“邪修”,凡敢修者,一律杀无赦。
不过十年前,绍成帝突然一改祖宗遗训,宣布改革新政、复兴百家,还设立了“百家书院”,为朝廷培养人才。
一时间,大量隐藏的百家修士都纷纷进入庙堂,成为朝廷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