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奇书网

初中物理论文15篇

分类: 论文  时间: 2024-05-10 09:21:54 

初中物理论文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论文1

  一、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和假设

  科学发明来源于大胆的猜想和假设,而当前物理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式学习,缺少自由想象的空间,以致学生出现不敢猜、不会猜的状况,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猜想.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放手让学生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要轻易批评甚至训斥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独立完成,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2.头脑风暴法教学.

  部分学生生怕发表错误的观点而引来同伴的讽刺、挖苦,以至于不敢提问.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思路.

  3.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有些知识远离学生生活背景,如果直接呈现就显得有些突兀,此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主动猜想.因而教师设计的问题应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教师应将其转变为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逐层深入,各个击破.教师还要在新旧知识之间、多层次知识之间、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衔接处设疑,引导学生沿着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向思考问题.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验

  1.演示实验策略.

  (1)改进已有的演示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观察效果差的`实验仪器进行改造,如在“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实验中,后排的学生根据看不到刻度尺上的刻度,影响了演示效果,教师可以将其投影到屏幕上,或用白纸加以放大显示,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通过多媒体演示,增强效果.有一些物理实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利用其图文并茂、交互性强的特点进行演示.

  2.分组实验策略.

  教师要合理划分实验小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以确保每组都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要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包括组织者、操作者、记录员等,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当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为避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当然教师指导也不是替代学生的思考,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留有让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参与学生讨论后适当予以点拨,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顿悟,寻求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操作和亲历体验的过程,但其评价却未能受到应用的重视.评价作为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吸收成功经验,反思不足.教师要将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他们既要对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环节是否合理、方案设计是否科学、数据处理是否得当、流程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反思,也要对实验的结论进行反思,看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是否与结论一致,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总之,初中物理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改变当前物理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初中物理论文2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起着质的作用,教师应扮演指引者的角色,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或者配合那也算不上是成功的教学。优秀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其对求知表现出极大的欲望,能够自主的学习。因此,如何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就显的十分重要。

  (一)情境创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与学生沟通的话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同时在备课的过程寻找学生身边事物,保证在与学生交流时有共同话题。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特征时,可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找出身边的正方体,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生活用品,让学生描述他们都有哪些特征,让小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知识。

  (二)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对小学生而言,心理、性格尚未成熟,个体的发展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老师的暗示性语言。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尤其需要照顾到学生的负面情绪,以表扬、鼓励为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说鼓励性的话语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性格特点,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数学有灵活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一点更加易于操作。例如:学生在日常练习当中,需要通过发散性的思维、合理的想象、缜密的逻辑进行解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与标准答案不符,老师也应该给予鼓励。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想象力是更重要的财富,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甚至可以换位思考,找出新答案。此种表扬和鼓励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可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率。

  二、因材施教

  教师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进行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原则,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弱来决定学习进度。同时,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同一班级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一定要控制好教学的速度,应全面的照顾到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适当把握教学难度,侧重基础知识讲解,考虑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运用适当的技巧,鼓励、引导小部分学习超前的学生在课后业余时间进一步思考,提高其学习自主性。

  (二)同一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一个学生对不同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同,因此,教师不能每章都划定同样的作业,以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应把掌握好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掌握较差的知识点则着重一些基础题目的讲解,并让学生多练习。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同一个学生的优势和弱势,并针对学生的优势和软肋进行辅导,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强化直观效果,提高教学探究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对于思维模式尚处于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其对抽象知识的接触有限,老师要紧紧把握这一点,在课堂上不仅要发挥自己才能为学生形象生动的传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让学生自己讲出三角形的特征及判断方法,再逐渐延伸到如何画三角形、求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点中。

  四、结束语

  长久以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被广泛讨论的话题。本文主要从老师和学生入手阐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老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凸显。小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初中物理论文3

  一、采用激励性教育的可行性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以激励性教育的方法提供教育教学成果的扩大化,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具体说来,初中生这个群体本身就属于年龄不大,刚刚具备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群体。尤其是到了现在,初中生更是以00后居多。这个群体和以往的80后,90后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是中国国民经济水平提升之后第一代初中生,在心理上其实更加具有自我为中心和标榜自由、随性的特点。针对这一学生群体,开展以激励性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也可以避免以往那种强制性教育带来的弊端,具备更好的适用性。而激励性教育作为建立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之上对特定学生群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和策略,是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和激励性的教育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潜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二、激励性教育的现状激励性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出入,属于一种拓展思维。在当前初中生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激励性教育的开展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根据调查,目前初中生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激励性教育仅仅处于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的表面层次。这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这种停留于表面的口头式宣教和鼓励,根本谈不上任何激励意义和作用,更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获得认同感。因此,从激励性教育的实际效果来说,并不令人满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激励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激励教育表面化

  根据我们对初中物理课堂激励性教育的相关调查发现,对于老师们在课堂上采用的激励手法,学生们普遍反映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以口头提醒和宣教为主。对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遇到困难、有所迷惑和无所适从的心理,老师们没有采取效果更为积极的激励方式,仅限于口头说说而已,缺乏深度,不能赢得学生深层的认可,因而不具有有效性。

  2.激励方式单一

  激励性教育说起来浅显易懂,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是要具有充分的心理学知识、心理教育学知识做基础才行的。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学经验和教育经验也有着很深的要求。而对于大多数物理老师来说,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也仅限于常规的知识层面,而对于心理学可能根本就没有涉及,因此在执行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或者将心理学的激励艺术融入到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加上有些学校的老师执教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把握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因此也就无从进行激励教育。除此之外,缺乏激励性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系统规划的教案教材也是物理老师无法执行复杂的激励性教育的主要原因。

  3.激励性教育与课堂内容结合不够

  激励性教育只有贯穿到课堂内容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而在实际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真正可以将物理课程中的内容与激励性教育联系到一体的很少。一方面来说,物理教育属于知识教育的范畴,不属于心理或思想教育的范畴,因此要把激励方式、激励策略与物理课堂的话题联系起来感觉比较生硬。第二是在物理课堂上,老师更注重对物理定律、原理、实验和课题的讲解,经常会忽视其中的心理激励方面;无法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了解其心理和情绪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处理办法。

  四、如何更好的进行心理激励性教育

  1.物理老师本身的.心理学理论要加强

  对初中生进行激励性教学,首先要老师们能够掌握如何分析学生的心理,如何把握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激励方式等因素才能加以开展。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对初中物理老师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培养,重点内容为如何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哪一些激励性方法可以进行尝试以及如何结合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来进行激励性教学。除了要传授相关的激励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方法之外,适当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大部分物理老师来说,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并不擅长,多进行一些实用性的方法讨论与指导,对他们尽快开展激励性教学有推动作用。

  2.要尝试变通具体的激励措施和方法

  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激励性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重点进行。第一是激励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和实践操作,比如涉及到体积计算、加速度实验、重力实验等一些简单的试验项目,难度不大,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一些。老师们可以特别注重鼓励大家尝试去操作,甚至可以在课堂上设立对比实验项目或同学之间分组对抗实验比赛的形式,让两个小组之间展开互相监督比赛,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是在课堂提问和解答环节,有时候可以考虑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这样的互动教学,也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初中生的认知中,对老师的认同和称赞还是有很强的期待的,老师们也可以通过适度的认可和称赞来表示激励,促进学生进行更多尝试。

  3.物理老师之间开展的激励性教育研讨

  物理课堂上的激励性教育活动,可以说进行尝试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是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二是也缺乏足够的方法指导。因此,有必要让从事物理教学和激励性教学尝试的老师们定期的坐下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大家一起针对学生群体的情况想办法,制订激励性教育的计划和方案,进一步观察教学成果。为了保证效率,也可以让初中的思想政治老师或心理健康导师参与进来进行讨论,以把握激励性教育的方向和策略。

  五、总结

  初中物理激励性教育的研究,需要物理老师们投入不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而且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验证才能逐步建立完善。因此这是一个长时间开展的工作,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的效果。只要能把握基本的教学目标、思路和对学生心理的掌握不存在差错,相信激励性教育的效果最终会让人满意的。

初中物理论文4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若学生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则寸步难行。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学中,让学生准确牢固的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物理概念教学应做到三个“重视”。

  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引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趣味的概念引入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千万不可错过。平时教学实践中,我引入新概念时,曾采用多种引入方法,现总结如下:

  1.演示试验引入概念。如初中物理课,在讲“浮力”概念时,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重物,手向上托重物,弹簧秤示数变小;再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也变小了,据此引入“浮力”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2.用类比法引入概念。如:在引入“电压”概念之前,讲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

  3.通过物理现象引入概念。如:在引入“惯性”概念时,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当汽车刹车、加速、拐弯时所发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4.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在引入“磁场”的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5.比值法引人物理概念。在初中物理学中,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有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电流、电阻等,它们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又是初中物理的难点。近年来,频频在中考试题中出现。归纳这些比值类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适当的辨析,无疑会帮助同学们领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此外还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概念,由逻辑推理引入概念等。不同的探究内容,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入物理概念。

  二、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

  物理学借“物”求“理”。物理概念的形成首先应该给学生呈现足够的感性材料,(如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或观察模型、实物、示意图、或进行实验等等)然后启发诱导,让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比较“现象”的共同属性,概括抽象出本质,得出物理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形成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实验探究形成概念。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尽量接近科学家们在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以使学生从中领会物理学家的实际创造过程和他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实验探究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也是揭示物理概念和规律最直接形象的方法。初中物理适合实验探究的内容很多,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新颖性、趣味性、准确性。

  2.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如:力的概念的教学。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一根主线、一条大动脉,然而,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受“力气”、“劲”等生活用语的干扰,在形成力的概念时,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感到费解。在学习这一概念时,为了促进这一概念的形成,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搬自己的书桌,搬桌子时,人的肌肉会紧张,同学们能感觉人的手对桌子用了力。再用一绳子把一重物挂起来,比较绳子没挂重物和挂重物时的不同之处,然后问学生绳子对物体是否施加了力。再通过多媒体出示马拉车、人推车的图片,通过分析这些共同的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深刻的理解作用的含义。

  3.运用比较形成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可通过概念比较的方法,例如:在初中物理中重力和质量两个概念容易混在一起,在学习质量和重力时可列表让学生对质量和重力加以区别,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学习蒸发和沸腾、压力与重力、功率和机械效率、电功和电功率时都可以采取比较的教学方法。

  三、重视物理概念的内化

  要使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可以从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将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的有力措施,也是形成清晰概念、层次清楚的认知结构的必然要求。

  2.通过练习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学习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依据认识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经过“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和“再由抽象的规定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的阶段。因而概念的运用阶段也是物理概念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要注意,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深化概念,形成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题要典型、灵活多样,对题目的挖掘、探讨要力求深入。将做习题与概念教学分离,甚至相对立,搞题海战术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容易使学生形成呆板、机械、生搬硬套的思维习惯,不利于深化、活化概念,也不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

  3.概念和规律的整理。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这一知识本身的运用上,对这一知识而言,应形成这一知识本身的系统并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才能说是对概念和规律的全面掌握,所以说对概念和规律的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对概念和规律教学要求整理的内容主要有:概念规律的内容(准确精炼);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条件;在练习中总结的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物理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水平,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自学能力,逐步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论文5

  我筋疲力尽地瘫倒在床上,刚才那一场自行车比赛支透了我全部体力,“这该死的摩擦力!”我骂道,心里想:要是这世界上没有了摩擦,该有多好,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

  “叮铃铃……”闹钟声不识时务地响起,我从睡梦中惊起,糟糕!要迟到了,我赶忙竖起,抓着衣服,却发现衣服像泥鳅似的,怎么也抓不牢,原来没有了摩擦力。好不容易穿好衣服,正要去刷牙洗脸,还未迈出几步,就和大地来了个热情拥抱,原来没有摩擦力的阻碍,走路也是困难的。这一跤,我摔得不轻,可也顾不得那么多,拿着牙膏往牙刷上挤,可牙膏像着了魔似的,论怎样都不肯和牙刷配合,往常像这样的小事情,今天仿佛都变得特别困难,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事情摆平。

  当我连滚带爬走到街上时,就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了,只见各种汽车都横七八拐地撞成一团,有的撞在房屋上,有的冲进了行人道上,还有的“骑”在别的车上,司机死的死,伤的伤,汽鸣声到处响起,交通乱作一团,路上的行人也无法站稳,只好贴在地上,警察、医生都无法赶到现场,因为没有了摩擦力,他们无法行动自如,街道上,哭声、喊声、叫骂声响成一片,简直像发生一场灾祸一样。

  更糟糕的是,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货物都无法正常运输到箱子里,而是集成一堆,使机器无法正常运转,建筑工地的滑轮也不起作用了,向上运输的水泥、砖块都从半空中落下来,飞机无法正常降落,火车无法正常运行,就连树上的小鸟因没了摩擦力而抓不牢树枝,拍着翅膀“叽叽喳喳”乱叫……

  眼前的.这一切,让我目瞪口呆,叫苦不迭,这时,远处一辆汽车向我冲了过来,“不要……”我吓得大叫,连忙转身逃走,……“扑通”一声,我睁开双眼,却发现自己摔在地上,才发现这一切都是梦,然而想想梦境,仍然是心有余悸。

  看来,摩擦力的作用还真不小,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不能少了摩擦力,虽然它阻碍了物体的运动,消耗了能量,可是它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它的缺点,我们可不能忽视它!

初中物理论文6

  学习贵有疑!实践经验表明,学生一旦缺乏批判精神,则势必缺失明辨是非,接近真理的自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形似质异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缺乏批判精神的学生往往会被外在表象所迷惑,在概念认识上举棋不定,处理问题则往往容易出错,是不是这些学生头脑中没有概念呢?不是,而是缺乏比较,缺乏从细碎处着手辨析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我们在和学生讲“相互作用”与“二力平衡”这些问题时,下面一道例题非常常见,但是学生初次遇到时,缺乏批判精神的学生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例1教室里的一张课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关于平衡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桌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桌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情境中不存在平衡力分析

  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学生思维的薄弱点在哪里?笔者认为,学生在“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理解上出现了相互干扰的问题,或者说对“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不够清晰,只是浮于表面,最终出现了错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记住了“等大,反向”,而没有注意“共体”即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首要条件,同时也给学生渗透了分析力学问题首先必须确立“研究对象”的意识,同时对于初中物理,后面还要学习杠杆,所以,还要强调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如此一来“共体、等大、反向、同线”的二力平衡条件就清晰了,认识也就不容易出错.在讲解本题时,借助分析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这两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辨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态度与意识有了提升,获得智、能、情三个维度的发展.

初中物理论文7

  摘要:教学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文章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从讨论、操作、探究、总结等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策略。要借助合作讨论,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借助合作操作,提高实验科学性;借助合作探究,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借助合作总结,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物理实验;实效性

  初中物理属于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融洽的学习气氛,能够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实验教学为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研究。

  一、借助合作讨论,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合作讨论,以便找出最科学的操作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能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用法及操作方式,并且还能了解实验中各种物品的连接方法。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怎样绘制电路图、怎样连接电路、怎样控制电流、怎样接入电流表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绘制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电路图。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明确怎样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怎样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头脑中能够形成清晰的实验思路,知道实验的过程及方法。借助合作交流与沟通,学生就会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实验思路,最终扎实地掌握测量电阻的有效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获得更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二、借助合作操作,明显提高实验科学性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操作,才能让他们掌握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才能让他们把实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恰当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自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会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共同给实验活动出谋划策,可以使得实验操作科学性大幅提升。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各个小组先尝试对实验电路图进行绘制,然后在电路图的指导下将电流表、开关、电阻、电池等实验器材用导线合理地连接在一起。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完成连接环节之后,会发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或者存在反向偏转情况,这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不一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之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扎实掌握各个操作步骤的规范形式,最终明显提高物理实验的科学性。

  三、借助合作探究,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个性化的视角看待实验现象,因而可能出现偏差。如果小组各成员对实验现象进行共同观察的话,就会从多个角度获得认知,更为全面地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个人观察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本质进行客观理解。例如,在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如果开关闭合或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灯泡就不会发亮,并且电压表与电流表都没有示数。针对这一实验现象,很多学生都存在疑问与困惑。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看法与观点,分析出现该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根本原因是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接反了。鉴于此,学生有针对性地改变实验操作方式,再次细致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对各种实验现象的本质有了更为精准的掌握。

  四、借助合作总结,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其实验原理是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总结之后提炼出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各种物理原理有更为准确的掌握,教师就要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分析、合作交流,借助相互沟通的方式不断完善自身认识,逐渐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有更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在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蕴含在实验现象中的物理知识,逐渐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合作总结中会明确检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在实验之前会备用一些实验器材,并认真做好实验数据的观察与记录,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五、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科学性,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晓谱.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xx(09).

  [2]张冀鹏.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山东教育,20xx(09).

初中物理论文8

  【摘要】创新物理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动手能力,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观点。

  【关键词】物理;创新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同时又是要提高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为了探索物理创新教学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对课堂教学的收尾方法进行了创新尝试。

  1.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要想把所学知识梳理清楚,首先得记忆所学知识。如果能够及时让所学知识在学生脑海里重现,就能增强记忆,减少遗忘。新课结束后,让每位学生都回忆本节课内容要点,加工后进行整理,然后分组进行交流,并进行反思,然后教师进行点拨,拓展升华,使知识系统化、深入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学的轻松,用的自如。

  2.让学生抢答练习题,增强竞争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回答简单的物理问题,可以形成应用知识的技能,探究新知的基石,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讲完后,可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让全班同学抢答,看哪组的同学抢的多,答的对,并表扬冠军或冠军组,对抢答不理想的组或个人提出希望,迎头赶上,不要失去信心。这种形式既能抓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增强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3.精心设计小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中学生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较差。为了增强动手实验的意识,提高动手实验探索新知的能力,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实验鸣锣开道,而且还用实验收拾战场。学生刚学完新概念,新规律,教师演示一个实验,或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做一个小实验,并要求说出实验原理或解释实验现象,或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并用现有器材探索新知,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眼、动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养成动手实验观察的好习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如:讲完八年级物理上册,“摩擦起电”一节后,让同学们各自拿自己的塑料笔杆或塑料米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去吸预先撕好的碎纸片,当同学们看到碎纸片被摩擦过的笔杆或者尺子吸起来时,个个兴奋不已,这个时候老师乘热打铁提出新问题:“纸片会被吸住不掉下来吗?”学生又接着探究,发现纸片不会被吸住不掉下来,而是吸起来后就又掉下去了。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学生踊跃回答。这样什么是物体带电和接触带电就不解自破了。从而使学生不仅在兴奋之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大大增强了学习物理的信念,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又如:在讲完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一节后,教师可演示短路对电池的危害实验,因为电源短路在电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起来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交待清楚,只有用事实说话,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自体验一下,难点才能迎刃而解。这个实验可以这样做:将电池固定在电池盒里,用夹子将导线直接与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几秒时间,只听见“噗”的一声,电池一端严重变形并伴有一股焦味,请学生摸一下电池,会有很烫的感觉,由于短时间内放电,电流很强,有可能造成火灾。学生亲眼目睹了电源短路的严重破坏十分惊奇,个个找原因,争先恐后地解释,有的觉得不可思议,并从中深刻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想弄明白个中原由,就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物理的潜能,兴奋地渡过了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就是我在物理教学中使用过的教学方法,长期坚持事半功倍,成绩斐然,学生学的舒心,教师教的放心,多快好省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要晋升职称,需要尽快发表论文。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希望能快一点发表。谢谢了!发表刊物我怎么才能收到呢?需要什么事宜请回复。

初中物理论文9

  一、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后,就会主动学习了。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教学中多做实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更牢固。实验室不仅可以开设教材上的学生分组实验,还可以提供器材,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他们感兴趣的实验进行探究,对实验设备做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价值,让学生真正体会实验的意义和乐趣。

  二、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很多初中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我原来在与学生聊天时就“你为什么读书学习”对学生进行了提问,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有的说不读没事干,有的说其实自己不想读,是父母逼的,不读要挨打……对于这些现象,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和学生做朋友

  “亲其师,信其道。”先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再让他喜欢你教的学科。中学生一般都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所以,上课时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都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一个小笑话也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喜欢上你的课。课余时间多关心学生,与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认识、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当学生把你当成朋友时,他们会觉得学不好是件很对不起你的事情,他就会“为你”学习。

  四、加强课堂管理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成果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比如:上课时偶尔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抽学生起来回答,会使很多想偷懒的学生感受到压力,如果他上课不认真,对大家都能回答的问题回答不上来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中学生很多时候是很重视面子的,让不努力学习的学生感受到压力,让他们不敢不学;让学习刻苦的学生感到光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对上课分心的学生及时进行提示、引导,纠正他们的缺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论文10

  一、浮力的产生与计算公式

  在进行浮力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漂浮的物体?学生多数能够回答出,船、鸭子、天鹅、游泳的人、热气球、滑翔翼等。此时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烧杯,灌水并放入乒乓球,并用手推动乒乓球来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漂浮物体是不是也沉不下去?为什么用手指把乒乓球按进水里它会沉下去,放手又会浮起来?这个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就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乒乓球总是竖直向上浮动来告诉学生,浸在液体或者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即F浮,并通过手按乒乓球来向学生演示浮力的存在,并引入浮力的公式:F浮=G-F。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比过往教学方式更合理,学生在观察中看到浮力产生的原因,感受到浮力与生活的关联,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二、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

  其实物理知识本身就是具有关联性的’,教师应合理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对浮力的产生与计算公式产生兴趣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出探究心理,而教师正可以利用这种心理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浮力的大小这一章节,由于涉及的细节多,有条件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烧杯、铅块、石头、木头、弹簧秤等来做实验。在讲述阿基米德原理时,在装满水的烧杯中投入物体,投入物体后烧杯中的水会溢出。学生观察到物体完全没入装满水的烧杯,烧杯里的水会溢出一部分的现象时,告诉学生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的表达式为F浮=G排,并引用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比如,一个30克的小石头全部浸没在酒里可以排开30克的酒,浸没在水里则排开30克水。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如果物体只有一半浸入水里怎么算浮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溢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通过弹簧秤称量得出数据,学生最后会发现,物体浮力的大小与液、V排有关,并且成正比。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对他们进行引导,并推演出F浮=G排=m排g=液V排g。并要求学生对该堂课进行总结。学生的探究心理获得了满足,他们会很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成果。并告诉教师,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更容易受到启发,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他们在往后的学习中也会对物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有很大好处。

  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在浮力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为物体的沉浮条件,可以说是该部分相关知识的总结,该章节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来对知识概念进行总结,提问式教学模式非常适合这个章节的学习。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来引入:罗马帝国远征时,在死海附近抓到一群战俘,统帅命令将战俘统统投进死海,但是被投进水里的战俘一个个都浮在水面上并不下沉,统帅认为这是因为战俘有神灵保佑,所以他最终放走了所有战俘。请问为什么?学生听完故事就会明白,战俘沉不下去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密度大的原因,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新课改的要求下,物理课堂教学更自由,要求也更多。只有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初中物理论文11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又如,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教育现代化,20xx(2)。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猗县崇相西初中)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试谈初中物理教学艺术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12

  摘要:

  为了有效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然后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即应用微课了解实验器材,应用微课观察实验过程。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实验器材;实验过程

  目前,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所以,教师慢慢开始应用网络相关技术来进行日常的授课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课中,教师正在逐步对微课进行应用,利用制作微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知识。自从我国引进微课的形式以来,微课便迅速在初中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而且教师应用这种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授课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便有了整体性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现场实验,学生不能反复进行观看

  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日常授课中,尽管物理教师非常重视物理的现场实验,在课堂当中通过各种实验为学生讲解实验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大部分实验都是现场实验,学生只能对实验的现象以及结果观察一次,有时错过了某一实验步骤,就会跟不上教师实验讲解的节奏[1]。而在进行实验之后,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不会再将实验进行第二遍,而是通过教师口述实验过程,要求学生牢记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实验进行细致地探究。

  (二)教学时间分配有些不合理

  由于初中物理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实验的相关设备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进行讲解。此外,教师还要反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在之后的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这样课堂的时间就会所剩无几,学生就更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物理实验探究。

  二、微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微课了解实验器材

  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日常授课,将视频作为重要的学习载体,把详细的实验环节以及步骤利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可有效唤起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当中。在日常的物理实验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便是让学生对实验的相关仪器要有一定的认识。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于比较大型或者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只能通过书本进行认识。而现在的日常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视频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设备仪器的应用事项,还可以反复观看具体的使用步骤,逐步进行理解与学习。例如,在初中物理“测量物质密度”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利用实验巩固对物质密度的相关概念的学习,熟悉天平以及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应用量筒对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进行测量。首先,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传送给学生,使学生明确了解量筒以及天平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确切明晰量筒的单位标度以及最大测量值,知道量筒的分度值。其次,教师通过播放测量盐水密度和测量不规则石块密度的实验,学生可以数次对详细的实验步骤进行观察,以便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二)应用微课观察实验过程

  初中的物理知识已经趋向于抽象化,一些知识点相对比较复杂,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有益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2]。在日常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将微课细致地分为基础知识的讲解、实验设备仪器的讲解、具体实验内容的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等几个重要的步骤。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但还是比较局限,对于一些较难的.物理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现在将微课应用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可有效推进全面的物理教学,使教学目的以及教学任务更加清晰。教师可以应用制作好的微课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串联以及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够掌握连接电路和应用电流表的技能。其中,电路的正确连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将相关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两个小灯泡连接到串联和并联的电路中,教师针对在串联电路中两个小灯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个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学生自行观看微课视频之后,可以对电流的规律进行掌握,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于串联以及并联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从而有效提升物理学习的质量。

  三、结语

  微课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重要知识点。微课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它开启了现代化的初中授课时代,丰富了教学资源,更好地帮助了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詹任新.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16):258.

  [2]王娇,谢清连.新课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例设计研究[J].大众科技,20xx(6):199-200.

初中物理论文13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使教学质量得到较好的保证,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运用,从而保证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得到更满意的效果。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即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翻转,使师生的课堂角色发生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巩固;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就相关知识点提出问题,并且将问题自主解决,使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模式。同时,翻转课堂能够缩短师生距离、加强师生交流,可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且在课堂问题讨论过程中将其较好解决,进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另外,整个学习过程均需学生独立完成,可对学生的独立性进行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及发展十分有利。所以,翻转课堂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可表现出较明显优势,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也就十分必要。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1.合理制作及选择教学视频。在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视频属于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因而合理制作及选择教学视频也就十分必要。在对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仔细研究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标准,从而使翻转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能够得以增强。物理教师在将教学视频准备好之后,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发送视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观看学习,并且将相关知识点掌握,从而为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奠定基础。比如,在“汽化和液化”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由于汽化及液化过程无法观察,通常情况下学生只能对汽化前后及液化前后相关状态进行观察,而通过教学视频教师能够将实时记录的汽化过程及液化过程向学生演示,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汽化过程及液化过程进行更好的了解。通过观看视频演示及讲解,学生能对汽化及液化的定义、过程及所需条件进行总结,增强记忆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反馈自己归纳的知识点,然后由教师总结,从而使学生正确、系统地理解知识。另外,学生可下载保存教学视频,以便遇到问题时再次进行观察。2.加强合作学习与探究。在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而这种动态教学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合作中,是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使翻转课堂得以更好运用,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后,可提供充足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及探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使很多难题得以较好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从而保证其能够将任务顺利完成。3.转变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使翻转课堂得以较好实现,转变教学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方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改进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应当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优点及不足,也就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其物理知识水平能够得以有效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自觉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应用,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承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xx(22):184.

  [2]王成才.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xx,2(21):252.

  [3]潘孝强.初中物理“翻转课堂”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xx(24):65.

初中物理论文14

  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互相交流,还能够使学生在合作中开发潜在的思维,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更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将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响应,并且能够通过物理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一、当前初中物理合作教学缺失的表现

  1.教学中没有体现合作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延续原有的教学方式,通过讲例题和课后练习的方式达到解决物理学习的目的,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合作学习,也不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越来越多,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了,所以教师应该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应对现代物理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将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从而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

  2.课堂之外学生处于无组织状态

  初中生学习物理大部分是在课堂之上完成的,然而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积极发言,踊跃学习,然而在课下,却没有一个组织能让他们继续发扬合作精神,学生在课下都是自己学自己的’,自己玩自己的,从而使得课下的时间得到大量浪费。

  3.对合作学习缺乏关注

  初中教学面临着升高中,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身,都更加注重升学率的提高,然而,这种应试教育的心态却是十分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物理学习在初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因为物理学习也是升高中的必考科目之一,有些教师为了兼顾升学率只能优中选优,着重培养成绩好的学生,而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缺乏教师的关注,成绩更加不稳定,教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互相取长补短,互相进步。

  二、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实施要领

  1.科学分组,有效学习

  合作学习在初中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这不仅仅是因为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合作学习之中,教师还可以创造多样化的合作方式,比如分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使每个小组之间都能均衡学习,不论是在能力、风格还是性别方面都能够均衡安排,平衡发展。在一个小组中,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担任的角色,可以设定组长、记录员等等职位,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融入进来,让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和不服输的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分工,也可以由小组内部自由决定,角色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后互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让学生在这种方式中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一个体验其他角色的机会,从而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给每个学生都能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2.进行合作技能的指导

  (1)“准备”技能。教师在小组分工时要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