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的同义词是什么
标新立异的同义词是什么
同义词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语,意义相同的同义词也叫等义词。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标新立异的同义词是什么把吧,希望有所帮助!
中文发音:
[biāo xīn lì yì]
词语解释:
标新立异,谓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同义词:
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独出心裁、独树一帜、标奇立异、独辟蹊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故意显示与众不同。
实用性: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年代:
古代
成语解释:
标:检举;立:树立。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来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标字开头的成语
标新立异
包含有标字的成语
标新立异
【近义词】
独树一帜、另起炉灶、别出心裁、标新取异、独出心裁、独具匠心、革故鼎新、领异标新、独辟蹊径、标新领异
【反义词】
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胶柱鼓瑟
【年代】
古代
【谜语】
创造发明
【邂逅语】
骆驼的脖子上挂鸡儿
【褒贬】:
中性词
【英语】:
attract attention by novelty;create sth。new and original;create something new and original
用标新立异造句
1、你这种标新立异的想法我一定会找时间给上级领导汇报的。
2、我不知道你的这种标新立异的自信来源是哪儿,不过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3、做人不能标新立异,想显示自己有多好的人,往往只能显出自己的丑态!
4、做事标新立异是好的,可是不能胡乱的想,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5、她把满头黑发染成了金色,为的就是追求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6、艺术家不都是要勇於标新立异吗?否则怎么独创风格?
7、设计海报就是要讲究另类,标新立异。
8、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随潮流,千万不能标新立异的。
9、一到了新秀选拔会场,看到了许多标新立异,唯恐别人不注意的年轻人。
10、在芸芸众生中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也很多,不在于你一个人。
11、提出这样的主张,也不是我个人的标新立异,是几个人经过一番讨论商议的。
12、我们在做学问的时候一定不能标新立异。
13、有时候思想上标新立异也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14、你现在的标新立异今后一定会吃苦果的,好好想一下吧。
15、小明今天的发型真是标新立异。
16、这款鞋子,一反标新立异的风格,走回了復古风。
用标新立异的同义词造句
别出心裁:同学的生日礼物真是别出心裁,令我爱不释手。
独具匠心:王师傅雕刻的这个石像栩栩如生,真是独具匠心啊!
独出心裁:你的设计独出新裁,令人眼前一亮!
独树一帜:他的造诣,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局限,可谓独树一帜。
独辟蹊径:很多人说数学很难,我独辟蹊径,找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
标新立异成语意思
“标新立异”这则成语的意思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这个成语于《世说新语.文字》,《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不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支道林,名遁,是东晋时的佛教学者,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南)人。他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欢谈玄理,对《庄子》也很有研究。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晋代的向季曾为《庄子》作注,没有完成就死了,郭象继续他的工作,完成了注释,后来人们都引用郭象和向秀所作的注。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个难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钻研体味这篇的道理,都没有能够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这则故事中的“标新”和“立异”,组成了成语“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佛教学者支道林结交王羲之、谢安等名士。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玄理,研究《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写的一部哲学经典著作。晋代的向秀和其后的郭象两人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是这本书最深奥难懂的地方。当时,许多名士都曾深入研究这篇文章标新立异的意思,但都不能超出郭象和向秀的见解。支道林曾经在白马寺和冯太常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时,他提出了一种比郭象和向秀的见解更为全新的看法,也与当时众多名士的观点迥然不同。支道林的这些见解都是众多名士苦苦思索而不能够想明白的。后来,人们在解释《逍遥游》时也就借鉴了支道林的这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