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合集15篇
经典成语故事合集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用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成语故事1春秋时期,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勇士。有一次,他们三个人坐着说话,齐相晏婴走过他们面前时,他们没有站起来行礼,于是晏婴说他们“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幼之礼,内不能除暴,外不能抗敌”,建议齐景公除掉他们三人,并定下了以二桃奖赏三人的’计谋。
景公派人给他们送来了二个桃子,说是要论功行赏,奖给最勇敢的两人。公孙接明知是计,但觉得如果不敢接受桃子,也算不上勇士,于是他对田开疆和古冶子说:“三个人两颗桃,只好各摆功劳了。我陪主公外出打猎,杀死过野猪和老虎,我大概有资格吃一个桃子吧?”因此他拿了一颗桃子。田开疆说:“我两次率军退敌,我大概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于是他也拿了一颗桃子。古冶子不紧不慢地说:“我曾在危急时刻以身试险救过主公的性命,难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吗?”说着站起来拔出了剑。公孙接说:“论勇敢我不如你,论功劳我也不如你。我居功恃勇,毫不谦让地拿了一颗桃子,是贪功的小人。但我不是懦夫,我敢做敢当。”说完交出桃子,拔剑自杀了。田开疆也一声不响地交出桃子,拔剑自杀。看着两具尸体和两颗桃子,古冶子歉疚地说:“我们三人本来亲如兄弟,现在他们却因我而自杀了。我如果独活,是不仁;我自吹自擂,羞辱勇士,是不义;悔恨做错了事还不肯死,就是不勇。”说完,他把两颗桃子放在两具尸身上,也举剑自杀。
诸葛亮曾在《梁甫吟》中写道:“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经典成语故事2【不得要领】
“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份。“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引申为态度。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yuezhi),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
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张骞从大月氏到大夏,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国了。
经典成语故事3汉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相国萧何垂危,惠帝亲临探视,并询问继任相国的人选。萧何一生风波,为表示对惠帝的尊敬,并不正面回答,说:“皇上最了解臣下。”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连忙点头说:“正是此人,我死而无憾了。”说完不久即追随刘邦而去,被溢为文终侯。
曹参和萧何、刘邦都是同乡,自幼一起长大,交往密切。刘邦起兵之后,萧何重于文,曹参重于武。从起兵到刘邦称帝,曹参共攻占两个诸侯王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虏诸侯王两人,王国相三人,将军六人,还有郡守、司马等等;以战功而论,除了韩信、彭越等人,在刘邦的丰沛子弟中,曹参功劳确实应算第一。但刘邦慧眼独具,认为文治重于武功,以萧何为第一。因此之故,萧、曹二人心存芥蒂,萧何为相国,曹参就到齐国做相。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故事主人公是谁
齐地广大,有七十余城,曹参和齐悼惠王召集齐地的知识分子共商治国方略,结果人言言殊。后来曹参听说胶西有个老人叫盖公,对黄老学说挺有研究。曹参花重金把他请来,向他请教治民之术。盖公说治民之道,贵在清静,就是让百姓安心生产,尽量少征摇役,百姓安定,生活富足,天下就大治了。曹参大喜,按盖公的方法治齐九年,齐国大治。
曹参和萧何虽然有些不愉快,但彼此之间毕竟是太了解了。萧何死讯刚传到临淄,曹参即盼咐家人快打点行装,准备到长安任相国。家人感到很奇怪,可没过三天,惠帝使者果然到了。曹参临行之前,对继任的齐相傅宽语重心长地说:“你治齐国的时候对狱市千万别动,甲切顺其自然。”傅宽有些不解,说:“国家大事,千头万绪,这是最重要的吗?”
曹参说:“这当然不是。但狱市是个兼容并蓄的地方,什么人都可以住。如果你硬要去清查管理,那些不务正业、曾经犯罪的’人就无处容身了,必然引起其他矛盾。所以我先提醒你。”也就是告诫傅宽继续执行清静无为的方针。
曹参就任相国之后,就把治理齐国的方针搬到了中央,无论大事小事,一律按萧何的成例办理。为保证丛相官员都奉公守法,克尽职守,不折不扣地执行萧何、刘邦所制定的法ling政策,曹参专门从地方上选拔那些年长老成、忠厚木纳、不善言辞、只知埋头做事的人做丞相府的属吏;对那些专爱做表面文章,夸夸其谈、哗众取宠之辈则一律贬斥,自己终日饮酒为乐。
萧规曹随的意思: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经典成语故事4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断专行。孔融提出对意见,曹操就派人去孔融家里去逮捕他,孔融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和一个九岁的儿子也一同被捕,当时他们正在下棋就是不起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起来,他说“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释义】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
经典成语故事5【拼音】gū chú fǔ shǔ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外戚窦宪靠后宫的势力,以贱价夺得沁水公主的’田园,汉章帝闻知怒斥窦宪说:“公主的东西你都敢夺,何况别人的呢?你做得太令人吃惊了,须知国家抛弃你,就像抛弃孤独的小鸟和腐烂的老鼠一样。”
【典故】于是鸱得腐鼠,剜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庄子·秋水》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后汉书·窦宪传》
【释义】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用法】作宾语;比喻微贱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相近词】孤豚腐鼠
【成语举例】女子当以四十以前死,人犹悼惜,青裙白发,作孤雏腐鼠,吾不愿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
经典成语故事6不知所云
三国时,东吴杀了关羽,占了荆州。在与东吴作战中蜀主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又生起重病来,忙派人去成都请来诸葛亮,刘备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能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不能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说完,刘备就去世了。
这时的蜀国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对外,诸葛亮主动与东吴和好,对内,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几年后蜀国恢复了元气,粮食充足,兵强马壮。
当时蜀国南部的.彝族首领孟获反叛,为了后方的安定,220xx年,诸葛亮亲征孟获。他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俘虏了孟获,又七次放了他。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说:“丞相天威,我再也不反了。”
解除了后顾之忧后,诸葛亮便决定出师伐魏。他给刘禅写了道奏章,从刘备不幸早逝说起,说自己在军败的危难关头接受任命,到现在已经20xx年了。他向刘禅推荐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再三劝告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采纳有益的建议。最后他说:“今天我要出师远征,面对这张奏章泪流满面,不知该说些什么(不知所云)”。
刘禅看了很感动,劝他说:“丞相刚刚南征回来,又要北伐,还是先休息休息吧!”
诸葛亮说:“先帝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从不敢懈怠。今天不北伐,要等到什么时候?”
于是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不知所云”现在指人言语混乱,很难让别人理解。
经典成语故事7周公旦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哥哥姬发领导的攻伐殷商的事业中,起了很大作用。担起辅助朝政的重任后,他忠于职守,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
周武王死后,由周公旦辅助成王执政。有些贵族猜忌他,在成王面前造谣,说他有篡位的`野心,有的兄弟还和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起来,发动武装叛乱。此外,东方的夷族也乘机作乱。但周公坚韧不拔,遵照武王的遗志办事,他消除了成王的误解,击败了武庚的叛乱和夷族的反抗,制定了礼法和刑律,继续分封诸侯,并建筑洛邑(今河南洛阳),设立了东都成周。
由于为国操劳过度,周公在东都建立后不久就去世了。临死前,他还谆谆告诫大臣们,一定要帮助天子管好中原的事;自己死后要葬在成周,以表示虽死不忘王命。
孟子赞扬他说:“周公想兼学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的贤德,来把周朝治理好,如果有不适合于当时情况的,他就抬起头来想,夜以继日地想,等想出了好的办法,便坐着等待天明,马上去施行。”
经典成语故事8【注音】tiān duó zhī pò
【典故】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夺其魄,死期将至。 《晋书·温峤传》
【释义】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用法】作宾语;指临死
【相近词】天夺其魄
【同韵词】肃然危坐、扶善遏过、心如刀锉、大肆挥霍、顺风使舵、张皇失措、挢揉造作、魂惊魄落、不甘寂寞、言有召祸、......
【成语故事】公元594年,赤狄酆舒执政,杀了国君潞子的夫人(晋景公的姐姐),晋国出兵灭了赤狄,杀了酆舒。晋国派赵同向周天子进献狄国的`俘虏,赵同的态度很傲慢,刘康公看后很不高兴,骂道: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成语举例】天夺之魄,自干诛夷。 宋·秦观《进策·边防上》
天夺之魄成语故事2
【成语】: 天夺之魄
【拼音】: tiān duó zhī pò
【解释】: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成语故事】:
公元前594年,狄人(赤狄)丞相丰舒执政后杀了他的国君潞子婴儿的夫人,又伤了潞子的眼睛。潞子的夫人是晋景公的姐姐。因此,晋国在同年夏季出兵攻打赤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灭了赤狄。
丰舒逃亡卫国,卫国人怕殃及自己,把他缚送晋国,晋景公下令把他杀死。晋国派大夫赵同(赵国国君的先人)去向周朝的天子进献俘虏的狄人。赵同依仗晋国强大,对周天子表现得很不恭敬,很傲慢。周天子的儿子刘康公看了很不高兴,骂道:“不及10年,原叔(即赵同)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意思是说,要不了10年,赵同必定遭到大祸,老天爷已将他的魂魄夺走了。“天夺之魄”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已离死期不远了。
经典成语故事9【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典故】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晋书·张翰传》
【释义】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思乡辞官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莼鲈之思
【押韵词】男欢女爱、功者难成而易败、磕头礼拜、山颓木坏、你敬我爱、车填马隘、事出意外、竭诚以待、漏虀搭菜、淹荠燎菜、......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吴县人张翰才思敏捷,他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经常与朋友外出喝酒聊天,吃莼菜羹与红脍鲈鱼。他曾到洛阳大司马府做官,见官场黑暗,不由得想起家乡的.莼羹鲈脍,就毅然辞官,悄悄地回到故乡
【成语示例】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
经典成语故事10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并且善于治理国事.之后,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之后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经典成语故事11【注音】jiāng lǐ dài táo
【出处】彼逾墙钻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诚难消其冤气。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解释】比喻代人受罪责或以此代彼。亦作“僵桃代李”。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代人受过
【相近词】李代桃僵
【同韵词】微察秋毫、裂地分茅、遇水叠桥、心痒难挠、磨墨濡毫、茧丝牛毛、牛骥共牢、放泼撒豪、引领成劳、水远山遥。
【成语故事】从前有兄弟五人都是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因为得到皇帝赏识,当上了侍中郎,过上奢华的`生活。兄弟中一人犯法,其他的则互相倾轧。有人就用诗评判:“桃生露井上,李树在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成语举例】遂密斩来使,行僵李代桃之计。 《冷眼观》第二八回
经典成语故事12[成语拼音] xī m rú jīn
[成语解释] 惜:爱惜。爱惜墨就象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典故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八:“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成语故事
李成,字咸熙,长安人。原是唐代皇室,五代时避乱于山东营丘,故又称李营丘。李成学问高深,为人磊落不凡,但仕途失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对权贵采取不结交的态度。一次有位姓孙的显赫人物慕名求画,李成断然拒绝,那人只能用别的方法搞到其画。当李成在其家看见挂着自己的画,当即愤然拂袖而去。这在当时,被士大夫看作是人格高尚的表现。
李成的`山水画出自荆浩、关仝。所作山水,题材内容十分宽泛: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荣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间、水石,风雪晦明、烟云雪霄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李成尤其喜欢雪景寒林,人们甚至以李寒林相称。李成画古木寒林,树与坚韧瘦削,小枝挺劲有力,简直有点象武将起舞,有铮铮骨气;画山石勾皴不多,山峦好似运动,气象万疏、烟林清旷。他的画用墨不重,轻淡如在烟雾中,显得飘渺幽清,故有李成惜墨如金之誉。
经典成语故事13【注音】lóng xiāng lín zhèn
【出处】麟振,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语出《诗·周南·麟之趾》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
【解释】龙骧,昂举腾跃的样子。比喻将军恩威兼备。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恩威并用
【押韵词】宫墙重仞、博学审问、玉石俱烬、铢两悉称、飘茵堕溷、打蛇打七寸、孝悌忠信、贪而无信、每事问、激起公愤......
【成语故事】圣德之君周文王与圣女姒氏结婚,生下的’孩子非常仁厚,被人们比作麟之趾。麟是吉祥动物,性灵仁慈、厚道。文王后妃德修于身,他们的子孙也受到圣德的感化,子孙能成为有德行的君主,周文王开创的事业就能延续下去
【成语示例】[邓艾]受命忘身,龙骧麟振,前无坚敌。 《晋书·段灼传》
经典成语故事14汉宣帝时,有个叫徐福的人几次上书,提醒宣帝限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权力,以防他的家人谋反。霍光死后,他的家人果然谋反。幸亏有人告状,才未酿成大乱。事后,宣帝对告发的人大加赏赐,而对早就劝告他应限制霍光权力的人却没有一点赏赐。有位大臣觉得不公平,特地向宣帝上书。在上书中,这位大臣特地举了“曲突徙薪”的事作例子:
有个人到朋友家作客,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灶边又堆了不少柴薪,觉得这样很危险,向主人建议说:“你这烟囱要改砌成弯曲的,柴薪要搬到远处去,不然容易发生火灾啊!”
主人不以为然,没有作声。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亏得邻居及时赶来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事后,主人杀牛摆酒,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他特地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首,其他的`则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偏偏没有请不久前建议他改砌烟囱、搬走柴薪的那位客人。
席间,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时你听从那客人的话,把烟囱改砌成弯曲的,并把柴薪搬到远处,那么就不会失火,也就不必杀牛摆酒了。今天你论功请客。却把你那客人忘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亡(没有)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了吗?”
主人听了这番话,顿时省悟过来,马上把那客人请来,并奉他为上宾,汉宣帝看到这里,明白了这位大臣的意思,马上重赏了徐福。
经典成语故事15商纣王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成语“助纣为虐”说的是妲己不仅荒淫狐媚,而且惨无人道,为了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怂恿纣王设计出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酷刑,进一步加剧了纣王的荒淫残暴。
话说秦末农民起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当时,刘邦领兵攻破武关以后,长驱直入,打到了蓝田,在蓝田以北完全歼灭了秦国的兵力。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穿上丧服,颈上系着丝条,捧着传国玉玺,乞求投降,刘邦领兵进入秦国的国都咸阳。
刘邦驻兵咸阳城后,见宫殿壮丽宏伟,奇珍异宝数不胜数,美女如云,便想留在宫中好好享受一番。当时的武将樊哙劝刘邦不要因小失大,可是刘邦根本听不进去。张良又劝刘邦说:“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张良这番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来到咸阳,主要是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我们应该替天行道,消灭残余势力,改变秦朝的奢侈和淫乐,实行艰苦朴素来号召天下。现在您才占领了秦国,就要享受秦王所享受的快乐,这是“助纣为虐”的行为。
刘邦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兵咸阳,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史记·留侯世家》
【助纣为虐的意思】帮助坏人干坏事。纣,商朝末期的暴君商纣王;虐,暴行。
【活学活用】他居然助纣为虐,作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难道就不怕遭天谴吗?
【妙语点拨】刘邦率军攻占咸阳后,受到美女与钱财的双重诱惑,一时之间迷失方向,想逗留在咸阳城好好享受一番。庆幸的是,大将樊哙与谋士张良均认为此举会失去民心,与秦朝的`奢侈和淫乐无异,便直言劝谏。最终,刘邦退守霸上。这充分说明刘邦是个比较能接纳良言的开明之人。这也正是他后来能君临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再者,张良通过列举商纣王与秦的暴政与骄奢导致亡国的悲剧,警醒刘邦。这种以史为鉴的说服术也尤为高明。
【近义】为虎作伥、为虎添翼
【反义】助人为乐、除暴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