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奇书网

清明节主题手抄报内容

分类: 手抄报  时间: 2025-04-14 16:20:32 

清明节主题手抄报内容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报了吧,借助手抄报可以有效培养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主题手抄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主题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的由来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

  清明扫墓,与如今已鲜为人知的寒食节有关。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

  谈到寒食节,就要说到一个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寒食节因此产生。

  民俗学家认为,“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在唐代,寒食墓祭作为国家礼俗被确定下来。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到清代,寒食节流行的一些项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间扫墓与官家祭坛及皇家祭陵成为节日的活动主项目。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也因此产生。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呢?

  当今的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踏青访春”。这和古时的上巳节有关。民俗专家说,汉朝已有上巳节。上巳节最早是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

  人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去水边嬉戏,洗头洗脚,以求祛病消灾。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云云,就是对唐代长安上巳节节日盛景的描绘。

  由于上巳节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大地一派生机,春意盎然。人们在扫墓之余,就在郊外聚会冷餐,古时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不一而足。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由来已久。秦以前就有了,唐朝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春游踏青

  清明节本为踏青节,时仲春与暮春之交,冬至后第108天。

  春日阳光中感受万物复苏的气息,感悟生命自然,自然是神清气爽。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就吸收了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的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也就是临河洗浴,祈福消灾,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荡秋千、蹴鞠

  秋千的历史很古老,古时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而古代清明节人们喜爱的游戏蹴鞠,相传是黄帝发明、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今天已演变为足球。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插柳植树

  清明前后,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柳树成荫。

  清明戴柳插柳风俗,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祈求长寿的意蕴。

  又说与介子推有关,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折枝纪念,群臣纷纷效仿。

  又传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或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人们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放风筝

  清明时节放风筝从来就是人们喜爱的活动。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射柳斗鸡

  古时清明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盛行斗鸡,会一直到夏至止。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这一习俗早已消失,阳光下听听鸽哨,不失为一乐趣吧。

  蚕花会

  “蚕花会”是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蚕乡独特的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清明节古诗

  1、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

  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

  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

  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

  萧萧暮雨人归去。

  2、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3、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4、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5、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滴答滴答,窗户外面下起了绵绵的细雨,天虽阴,但是却在雨刷之下显得透亮清澈。绿叶在雨的细心呵护下显得更绿更嫩,我此时便知道,哦,原来今天是清明。

  春天的雨总是在清明之后完结,而在这最后的属于雨的狂欢之中,春似乎将它有的一切水珠都散落出来,但也不大,只是密、紧、时间长。春雨给人的感觉也是大地如此,他不及夏天的`狂暴,秋天的悲凉,冬天的寂静,他来的寂静,尤其是在清明这一天,从早到晚雨几乎一直在下着,但他从来都不吵闹四是在为地下的亡灵考虑,让他们这些今日要受后人祭祀的先人在这春的日子里享受雨水,享受宁静,享受自然。

  而这清明的风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他们轻柔令人想多吹一吹时,不时的雨水随风打在你的脸上,凉凉的,让人感到很快活,仿佛自己也是树叶,贪吃春的末尾的雨水。风也有别的好去处,穿过城市来到田野之间,他慢慢地轻柔的摸着田地上刚播下的种子的嫩绿的芽,是一张温和且凉爽的手,爱抚着一只玩了许久的猫风,又向深处吹去,吹到树林之中,春夜雨春风像小提琴音乐大师,一个放生,一个奏曲,你若置身其中,你就爱上他,你会觉得自己仿佛位于维也纳金色大厅,欣赏着名为清明,有一丝绿色气息的交响曲。

  清明时节,人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主要的任务还是祭祀从古至今皇帝祭祀大典,在今日贵族祭祖,在今日众人扫墓,也在节日,书生烧纸在今日人们总是需要这么有一天来尽情的抒发自己对先人的追忆,村子里大片大片的烟雾升起,阵阵的鞭炮声响起,一家家一户户都将祖先牌位放好,烧香跪拜,而城市中便觉得少了些味道。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依旧人们似乎忘记了从古至今的传统,也许与这种现象有关城中的雨,总觉得与农村的雨无法比较。

  在晴天过清明你是受不了的,因为你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雨的透亮?你也说不上来,但是没有雨,没有风,没有祭祀,就谈不上是清明。

  我总爱在清明早上踢一把长椅,织一把大伞,坐在院子里吹风听雨声,这是我的意识,看一会儿绿叶屏幕幽清,闻一阵凉风,摸一串雨水清明,带有的感受永远都是美的静的,但其中却带着一丝的忧伤,我有时也像断魂人似的呆呆的望着路上的那些与我想象中一样的断魂人。心中想着清明,确实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节气。

  清明节的谚语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刮坟土,庄稼汉真受苦。

  清明要雨,谷雨要淋。

  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螺,抵只鹅。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下雨雨绵绵。

  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无雨少黄梅。

  清明前后寒十天。

  水涨清明节,洪水涨一年。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雨下清明节,天旱四五月。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前挂金钱,清明后挂铜钱。

  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冷,好年景。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清明节诗句

  1、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2、清明时节,雨当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3、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

  4、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宋·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黄庭坚《清明》

  7、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8、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9、才过了清明,渐觉伤了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0、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万宽《清明·满城风絮一层纱》

  11、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宋·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2、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13、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14、寒食清明都过却。——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15、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6、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7、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8、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19、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20、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21、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2、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23、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万宽《清明·满城风絮一层纱》

  24、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5、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6、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27、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28、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29、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0、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清明》

  31、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32、困人天气近清明。——苏轼《浣溪沙·春情》

  33、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4、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35、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6、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7、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38、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39、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0、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4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2、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43、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44、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5、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46、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7、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8、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唐·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49、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50、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51、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5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53、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54、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清明祭诗》

  55、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56、做弄清明时序。——卢祖皋《谒金门闲院宇》

  57、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58、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59、榆烟新起,正清明节过,翠蓂九叶。——张倅《百字谣(寿叶教·三月初九)》

  60、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6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62、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63、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64、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65、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66、看春又过清明节,算老重经癸巳年。——窦常《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

  67、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68、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6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70、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71、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唐·张继《闾门即事》

  72、已度清明节,春秋如客何。——皇甫冉《清明日青龙寺上方赋得多字》

  7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74、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

  75、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76、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77、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韩愈《梨花下赠刘师命》

  78、异国清明节,空江寂寞春。——韦庄《遣兴》

  79、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80、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81、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欲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82、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83、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84、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宋·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8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86、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87、清明节日颁新火,蜡炬星飞下九天。——和凝《宫词百首》

  88、绿云蔽日树输囷。——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89、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张继《闾门即事》

  90、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91、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9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93、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宋·吴文英《花心动·柳》

  94、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95、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96、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97、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98、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骆宾王《镂鸡子》

  99、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100、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