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奇书网

讲给青少年的100个焦裕禄故事全文免费阅读_讲给青少年的100个焦裕禄故事最新章节

分类: 励志小说  时间: 2025-08-15 10:11:58 

1.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只要在群众中扎下根来,你们的工作和事业就会像这棵泡桐树一样,蓬勃发展,充满生机。

3.农村工作干部要做到:抬腿就能跑,张嘴就能说,提笔就能写,见饭就能吃,躺倒就能睡。

4.要好好学习***著作,那里边,***会告诉你怎样工作、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讲给青少年的100个焦裕禄故事全文免费阅读_讲给青少年的100个焦裕禄故事最新章节

5.困难,它其实是个鸡蛋,外面看是硬的,砸开里边是软的。只要我们相信群众,就不愁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贫家少年爱学习 ■

1922年8月16日,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农家院里,传来婴儿的哭声,焦方田迎来了他第二个儿子。爷爷焦念礼看着刚出生的孙子,非常高兴,于是请来私塾先生,给孙子起了“裕禄”这个名字,巴望着孙子将来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他还倾其所有,让私塾先生吃了一顿萝卜丸子和豆腐汤。幼时的焦裕禄非常懂事,深受家人喜爱,长辈们都亲切地叫他“禄子”。

时间飞快,转眼焦裕禄已经8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家中实在困难,拿不出学费。母亲整日发愁,还是爷爷变卖了仅有的一些家当,好说歹说,让私塾先生收下了焦裕禄。焦裕禄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每天他都第一个来到教室,坐在座位上学习,别人问他为什么来这么早,他说:“清晨时光好,脑子清楚,学了东西记得牢。”老师留的作业,他都要超量完成。练大字时,老师让写两张,他就写四张,老师让写三张,他就写六张。因此,焦裕禄的纸张、墨水用得特别快,每次给母亲要钱的时候,母亲都很为难。为节省纸张、笔墨,他就找个僻静的地方,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但这样,虽然他字没少写,却交不出作业。因此,焦裕禄受过几次批评,他没有分辩,只是默默忍受。怎么解决买纸张、墨水的钱呢?正在发愁的焦裕禄,看到有人在集市上卖柴,他突然有了主意。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拿着砍刀来到山上砍柴,然后,再背到早市上去卖,用卖柴的钱,买回笔墨和纸张。从此之后,他又能按时交作业了。

1934年秋天,焦裕禄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崮山高级小学,在这里,他仍然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这时的焦裕禄爱好广泛,他喜欢上了音乐,学会了拉二胡、吹小号。他还喜欢体育运动,被老师选为体育班长。他的写作才能也展现出来,五年级时,他写的一篇作文《阚家泉的风景》,成为同学们传抄学习的范文。

1937年年底,焦裕禄即将高小毕业的时候,日寇侵占了博山县城。汉奸、土匪横行,再加上庄稼歉收,焦家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绝境,15岁的焦裕禄不得不辍学回家。

焦裕禄从小就懂事,他为人善良,学习刻苦。艰苦的童年生活不但没有打倒焦裕禄,反而培养了他坚韧的品格,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苦难的经历不是拦路虎,而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少小养家也助人 ■

1937年冬天,15岁的焦裕禄辍学了,他义无反顾地承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他跟着父亲、叔叔农忙时在地里劳作,农闲时拉脚、挑煤、贩油。一次,他和叔叔一块儿运油,经过城门时,因为没给日本兵行礼,叔叔被打了一耳光,焦裕禄气不过,要和日本兵拼命,被叔叔拦住了,焦裕禄气愤地说:“有机会,非狠狠揍这些日本兵不行,把他们赶出中国。”

为了多挣钱,焦裕禄和邻居王希禄一起到黑山煤窑挖煤。当时,事故率非常高,天天死人,家人说什么也不让他们下煤窑了。于是,他们改为挑煤卖,从煤窑买了煤,挑到15里外的源泉卖。大冬天,他们顶着寒风,踩着崎岖的山路,跑得腰酸腿疼,一天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只够买半斤粗粮。当时,王希禄没有袜子穿,双脚常冻得发麻,焦裕禄就脱下自己的棉袜子,送给王希禄,王希禄感动得哭了。

一天傍晚,他们卖完煤高兴地往家赶,这次他们挑的煤多,卖的价钱好,多挣了几元钱,俩人有说有笑地赶路。快到北崮山村的时候,两个人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休息。王希禄习惯性地伸手去摸钱,这一摸一下子将他惊出一身冷汗,裤兜里的钱不见了!“我的钱丢了!咋跟俺娘交代呀!”王希禄止不住大哭起来,焦裕禄也吓了一跳,连本带利十几块,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笔巨款哪!焦裕禄赶紧帮他找,可是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也没有找到。焦裕禄看着绝望的王希禄,也很难过,这时,焦裕禄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对王希禄说:“你别哭了,我有个主意,我的钱分给你一半,回家就跟你娘说,这次行情不好,赔了。”王希禄哭着说:“你把钱分给我一半,那你怎么办?”焦裕禄说:“我也给俺娘说,生意赔钱了。”说着就将一沓钱硬塞到王希禄的手里。

俩人回到家里,天已经黑了。母亲问他挣了多少钱,焦裕禄只是含糊地回答没挣到钱,就匆匆吃过晚饭,回屋休息了。正在他准备睡觉的时候,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他刚打开门,王希禄就冲进屋里,一脸兴奋地站在他面前。焦裕禄一时摸不着头脑,还愣愣地站着,王希禄一把搂住焦裕禄,激动地说:“钱,找着了!”“找着了?”焦裕禄一时还没转过弯来。王希禄接着说:“咱们今天多卖了钱,我怕丢了,就藏在袜筒里了,一紧张就给忘了,回到家里,睡觉的时候,一脱袜子钱掉出来了!”焦裕禄这才反应过来,高兴地说:“真的找着了!”“这是你的钱,还给你。你睡吧,我走了。”王希禄说完,放下一沓钱,转身消失在黑夜中。

焦裕禄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德为他日后成长为亲民爱民的好干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成为一个好干部必须先做一个好人。焦裕禄的少年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光辉榜样是如何炼成的。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 ■

焦裕禄的母亲叫李星英,娘家在南崮山村。她的父亲、兄弟都有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生活虽不算富裕,但也衣食无忧。李星英虽然不识字,但她为人善良、聪明能干,且明事理有主见。嫁到焦家之后,勤劳持家,孝敬公婆,焦家上下一片和睦,日子过得倒也安稳。

母亲非常疼爱焦裕禄,对他呵护备至,但也要求严格,经常教育焦裕禄要做一个坚强善良的人。她经常对焦裕禄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地上的丁对应着天上的星,你做好事行善举,对应的星就会越来越亮。如果干坏事,你对应的星就会越来越暗。”母亲的教诲牢牢地铭刻在幼年焦裕禄的心上。在此后的人生中,焦裕禄始终怀有善良之心、仁爱之心,乐于助人。参加革命工作之后,在党的培养下,焦裕禄这种与人为善的品格上升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直到最后成长为县委书记的光辉榜样。他牺牲了自己,却温暖了别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往往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母亲的教诲让焦裕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为他日后成长为光辉榜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痛失父爱:立志活出人样 ■

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时话不多,就知道闷头干活,每天辛苦劳作,仅能养家糊口。1937年年底,日本鬼子侵占博山县以后,在日本鬼子和伪政府的双重盘剥下,焦家更加穷困。油坊拆除还了外债,牛骡全卖了,生活陷入困顿,焦裕禄也在这一年不得不辍学回家。有了焦裕禄的帮衬,日子虽然好过一点,但还是非常紧张,为此,焦方田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1941年秋天,北崮山一带大旱,庄稼几乎绝收,但伪政府仍然巧立名目,向老百姓收取各种费用。当地流行这样一个民谣:“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多如毛。”可见老百姓家的日子有多难过。焦家过不下去了,就只有卖地,眼看赖以生存的几亩薄地也快要卖完了,但保长还是不断上门催交税款。仅剩那二亩地,焦方田视若命根子,说啥也不愿再卖了。但他不知道的是,保长与汉奸勾结,早已设计好圈套等着他呢!

一天下午,保长又带着一帮人闯进焦家,要求焦方田无论如何也要交清税款。焦方田当然没有钱交,只得低声下气请求宽限。年轻气盛的焦裕禄气不过,想与他们理论,被母亲拉走了。保长指着焦裕禄的背影恶狠狠地说:“不交钱也行,就将你儿子交给皇军,拉到枪炮冒烟的前线,长长见识。”这可把焦方田吓坏了,他连连摆手:“不,不,不!”这时,早已等候在门外的汉奸焦兆忠一看时机成熟,就一脸坏笑地走了进来,说:“有话好商量,老邻老舍哩,别动不动就抓人。这样吧,我先把方田的税款垫上,不过,我有个条件,得先用你那二亩地作抵押。”保长也应和着说:“好主意,这可是个好主意。这下我也不作难了,方田也没事了。”焦兆忠故作关心地说:“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我愿意吃点亏,就这样定了吧!”保长立即凑上来威胁说:“方田,是要你儿子的命,还是要你那二亩薄地?今个儿你自己选。”“我,我……”听到这话,焦方田吓蒙了,一时不知所措。保长见状,赶紧拿出事先写好的文书,拉着焦方田的手就捺了手印。保长笑嘻嘻地说:“这下好了,两清了。”焦兆忠拿过文书,装作关心地拍了拍焦方田的肩膀:“方田,不用担心,只要你把钱还上了,这地还是你的,我说话算话。”说完,一行人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只剩下焦方田呆坐在地上。过了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放声大哭起来,家人过来劝也劝不住。

好不容易把焦方田劝进屋里,他一直呆呆地坐着,晚饭也没吃。第二天一大早,李星英发现床上不见了丈夫,赶紧出门找,一出门就看见工具棚子里吊着一个人,李星英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焦裕禄听到动静,跑出来看,那吊着的正是他父亲焦方田,早已没了气息,一家人顿时哭成一团。

焦方田的死给家里带来了致命打击,70多岁的爷爷一病不起,焦裕禄的哥哥焦裕福(又名焦裕生)又流浪在外,生死不明,李星英拉起肝肠寸断的焦裕禄说:“禄子,你哥回不来,只有你给你爹送终了。”焦裕禄说:“娘,我会把这个家撑起来的,从今天起我要活出个人样来!”

父亲上吊自杀在焦裕禄的心中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也让焦裕禄认识到了旧社会的罪恶,在他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这是他日后参加革命的动力之一。生活的磨难没有打垮焦裕禄,而是磨炼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成长很快,光荣入党 ■

能够成为一名***员,是焦裕禄的最大心愿,为此,他积极学习党的理论和党的政策,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46年年初,焦裕禄正在北崮山村的桥头上站岗,看到两个人从敌占区的岱庄村走过来,东张西望,形迹十分可疑。焦裕禄和另一位民兵马上隐蔽起来。当那两个人走到伏击地点时,焦裕禄和另一个民兵猛地冲了出来,一前一后堵住了那两个人,两个人一下子被吓蒙了,乖乖就擒。焦裕禄立即对他们进行了审问,两个人果然不是普通群众,一个是伪军排长,一个是便衣特务。他们就是要化装深入,打探消息。另一个民兵一听,立即就火了,举起枪就要杀了他们。焦裕禄赶紧制止,让他放下枪:“我们不能杀俘虏,还是把他们送到区里,交给组织,我们能争取一个是一个。”果然,经过组织的耐心教育,便衣特务被争取过来了,他主动带领民兵队,骗开了敌人一个据点的寨门,俘虏了许多敌人。焦裕禄这次在对敌斗争中表现沉着冷静,处理得当,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民兵了。

组织上看焦裕禄成长得很快,准备吸收他入党。一天,民兵队长焦方开及在北崮山村领导工作的区委组织委员焦念文,将焦裕禄叫到农民焦念祯家的一间闲房内,党支部书记李景伦在这里等着,在焦方开、焦念文的介绍下,在李景伦的见证下,焦裕禄入了党。那时入党是要绝对保守秘密的,并没有举行入党仪式,只是李景伦讲了下党章,念了念党员教材,介绍了下谁是党员,告诉他候补期三个月。

入党后的焦裕禄,内心非常激动,革命热情更加高涨,工作更加积极,战斗更加勇敢。这个受尽苦难的农民的儿子,终于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焦裕禄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培养,正是在党组织的关怀教育下,焦裕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得到提升,思想觉悟得到不断升华,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起为****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焦裕禄最终成长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