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奇书网

蜂蝶恨全文免费阅读_蜂蝶恨最新章节

分类: 励志小说  时间: 2025-08-15 10:12:36 

自序

在《蜂蝶恨》出版之际,我在此谈四个与此事相关的看法。

一、今生读到的第一句诗是哪一句?

我生长于山村的农家,入学之前,从未接触到诗句。我读到的第一句诗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又名《出塞》)中的一句诗。这句诗是写进当时小学低年级课本的,那篇课文没有将全诗照录,只是引用了这一句,因为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诗句,所以老师着重讲解这句诗,这使我对这句诗的印象特别深刻。老师希望学生听得懂这句诗,她先讲词:春、风、春风;玉、门、玉门;关;玉门关。这些词从她口中讲出来,就像甘露洒在幼苗上,幼苗叶子立时舒展生长起来,效果非常明显。我觉得这些词很美,大脑中浮想联翩,很想想象出这些词所表达的意象,视这句诗为珍宝。当时心灵受到触动,想象力似乎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觉得用美的词语构成美的诗句,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对诗人的崇拜感油然而生。这或许还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如果问那时候的小学生“你崇拜什么人”这样的问题,学生多般会回答“崇拜诗人”。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伟大的人物,就是诗人。

蜂蝶恨全文免费阅读_蜂蝶恨最新章节

二、为什么要当诗人?社会为什么需要诗人?

人类社会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还会不断地去证明,社会需要诗人。这种需要是多方面的,在此受到篇幅限制,我只能谈其中的一种需要。在一般的情况下,诗人的位置比较超脱,未深陷各方的利益纠角之中,尤其是诗人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社会需要诗人及时发出正确的、公正的声音,以支持正义抑制邪恶,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为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这就是社会需要诗人的一个原因。诗人如果适应社会这一需要,诗人的社会价值就会得到体现,这就是想成为诗人的一个原因。诗人的工作如果能够体现出社会价值,诗人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我之所以自我感觉良好,决意要出版这本诗集,并不是我认为自己的诗写得有多好,我只是自信自己的诗集,不会散发出“陈陈相因太仓之粟”的陈旧霉味,而相信其会散发出浓浓的时代气息。这是因为我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国人的主人翁意识被唤醒并且得到培育,这种现象在诗歌创作中应该有所反映。诗人是国人的代表,“天下者,国人的天下;国家者,国人的国家;社会者,国人的社会”。

国人不说,谁说?国人的代表诗人不说,谁说?!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就要做到:该颂扬的,一定要颂扬;该抨击的,一定要抨击;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该讽刺的,也一定要讽刺。如果这样做了,那是履行了诗人的职责;反之,则是诗人缺位诗人失语。如果诗人缺位时间长了或者说诗人长期失语,或者说诗人絮絮叨叨诉说不停,但就是不为国人代言,那国人还要诗人干什么?社会还会有诗人的立足之地吗?因此,诗歌的内容,应该对社会生活有所反映,而不仅仅是反映诗人个人的欢乐或痛苦,而不仅仅是刻画诗人自己的风貌。诗人写诗,也不仅仅是要呈现诗人脑海中的一些意识流。

三、怎样看待格律诗中出现的重字重词现象?

写作格律诗,形式上只要遵守格律就可以了。在一首诗中,或者在一句诗中,不重字不重词的,不一定就好;重字的重词的,也不一定就不好。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七绝《夜雨寄北》,“巴山夜雨”四字,前后重复使用,人们不认为这一首诗写得不好,而是认为他这样写是为了适应表情达意的需要。宋代诗人邵雍,人称“康节先生”,他写的诗,重字重词现象较多,“他的诗,在理学诗派中可以算是一个代表,有康节体之称。”(见金性尧选注《宋诗三百首》7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邵雍写格律诗不避重字重词,他未说出他那样做的理由,或许他说了他坚持要那样做的理由,只是我没有看到记载。我想,邵雍他那样做,肯定有他的理由,因为,几乎每一个稍有成就的诗人,都有自己的诗歌理念,这有利于诗歌园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李商隐、邵雍给我的启示是,写作格律诗,不必刻意去追求不重字不重词;也不必去追求重字重词。重字重词与否,取决于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不取决于诗人个人的爱好。今人不同于古人,今人的形式逻辑知识远胜于古人,有一点是很显然的:诗中允许重字,允许重词,才能保证概念一致,才能保证推理有逻辑性,才有利于写深、写透、写清楚一件事。在写好事实的基础上,才有利于抒真情、抒足情。如果从修辞观点看,有“互文”因素在其中,即由各句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四、在这本诗集中为什么要以每首诗为单位对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标注平仄?

以每首诗为单位,对诗句中的每一个字标注平仄,采用这种做法,是一种创新,也确实有必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方便读者欣赏格律诗,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写作格律诗,再续格律诗的辉煌。我们知道,学写格律诗,多音字的正确使用,是一大难点。漫说是初学者,就是有一些国学功底的人,在格律诗写作史上也有因失误留下遗憾。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著名的例子,在1995年第4期《中华诗词》第55-56页上可以看到,那里刊载了《诗字的词性异读》一文,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看完就会知道,对此问题,不可不认真对待。

因此,在这本诗集中,在每一首诗的后面,以每首诗为单位,对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标注了平仄。“平”字的右下角如果标有记号“y”,则表示该平声字是诗中押韵的字。“y”是“韵”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本书诗中押韵,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新2版1995年11月第4次印刷的《诗韵新编》为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具有实用韵书的一些功能,对初学写格律诗的人,更有一些帮助。

欢迎各位读者在阅读使用本书时提出批评意见,不吝赐教,好的意见将吸收到再版中。

姜集华

2018年3月6日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