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奇书网

有一种智慧叫做忍全文免费阅读_有一种智慧叫做忍最新章节

分类: 励志小说  时间: 2025-08-15 13:06:54 

忍是中国传统智慧最集中的体现,是现代人必须拥有一种智慧。它是成就大业的利器,安身立命的法宝,修身养性的要务,人际和谐的根本,职场成功的要求,处世通达的前提,医治痛苦的良方,人生幸福的保证。总之,忍耐是生活和工作的一堂必修课,我们必须学会做好“忍”字的文章,掌握“忍”这门至高明的人生艺术。

忍是成事者的必备素质

对于做大事者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不忍小则不能成大谋,凡成就大业者莫不明白此理。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情面前不能忍让,便会败坏大事业。《论语·颜渊篇》中有这么一句话:“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俗语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种匹夫之勇,坏就坏在无“忍”字功夫。《水浒传》中的李逵,闯祸极多,就是因其性情暴躁、头脑简单,不能忍小辱。例如他在浔阳江被浪里白条张顺灌了一肚子水,就是由于一味逞凶无忍劲。真正的大丈夫、大英雄就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有一种智慧叫做忍全文免费阅读_有一种智慧叫做忍最新章节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前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王朝的建立。

正如苏洵所说,要真正做到“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将帅“必有取天下之才,有取天下之虑,有取天下之量”。“量”是指用人、容人的气量,即俗话说的“宰相肚里可撑船”的宽宏大量。勇有余而谋不足,或谋有余而量不足,或量有余而谋不足都是不行的。将帅只有在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引下,才能懂得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理解大与小、多与少的关系。

我们应该知道,战略制定与执行的全局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从事物的横向联系,从空间方面考虑,必须从全局的、整体的观点出发,正确地处理全局与局部、大局与小局之间的关系,时时事事要着眼于全局与整体,用全局、整体统率局部与小局,特别要注意不犯因小失大、“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错误;同时又要充分注意与抓好对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防止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错误。其二是从事物的纵向联系、从时间方面考虑,必须考虑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结局,要正确处理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眼前利益服从长远的终极的利益,要防止只顾目前、忘了长远、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的错误,也要防止把下一阶段的任务提到条件尚不具备的当前阶段而犯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急性病错误。

历史上最有名的能“忍”之例就是韩信忍受的胯下之辱,当时韩信落魄潦倒,无心也无力与恶少相争,只好忍辱从恶少胯下爬过。孙膑忍庞涓之辱在历史上也很有名,装疯卖傻,就怕庞涓把他杀了。这二位忍受大辱,其结果如何?韩信留下有用之身,终于成为大将,如果他当时斗气,恐怕要被恶少打死了;孙膑保住一命,终于收拾了庞涓!如果他当时不能忍,早就没命了。

韩信也好,孙膑也好,都是“忍一时之气,争千秋之利”,这一点值得当今那些年轻气盛者好好学习一番。

当你处于弱势时,就很难有施展自己的空间,犹如困兽一般。

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形,常常任凭自己的性情,顺着自己的情绪行事,如被人羞辱了,干脆就和他们干一架;被老板骂了,干脆就拍他桌子,丢他东西,然后自动走路!不敢说这么做就会毁了你的一生,因为人生的事很难说,有时甚至会“因祸得福”。但没有忍性,绝对会给你的事业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且不能忍的人“因祸得福”者并不多,大部分人都不甚如意,总是到了中年才会感叹地说:“那时真是年轻气盛啊!”这里倒不是说不能忍的人命运就不好,而是不能忍的人走到哪里都不能忍,不能忍气、忍苦、忍怨、忍骂,而总是要发作、要逃避、要抗拒。

因此,我们要想成就事业,就必须练就自己的忍功,不要让自己的美好前程败在一些无谓的细节上。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