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奇书网

吴县安仁里严氏之家承

分类: 经典文章  时间: 2022-09-17 06:27:04 

吴县安仁里严氏之家承

吴县安仁里严氏之家承 (一)

家谱就是一段被封存的家族历史,纵观严氏族谱所载四百余年,追寻家族在历史长河中遗留的足迹,亦仕亦商其中不乏佼佼者,经商则乐善好施,入仕则政声流闻,历尽沧桑。谨以此谱之载摘录数篇释读并相关史料辑之,前传后承诏我后昆。

安仁里严氏之家承·渊源始封

古吴县,现今苏州。苏州城西南太湖边的洞庭东山与太湖中的洞庭西山(现称金庭),古名莫厘山与林屋山。莫厘山以隋初丞相杨素部将莫厘驻兵而名,上有莫釐峰,林屋山则以有林屋洞故名,上有縹緲峰。明初因林屋洞中有金庭玉柱,称洞庭山。明王鏊《震泽编》载“稍东为洞庭山,林屋洞在焉,有金庭玉柱。”山之东称东洞庭山,简称东山,是太湖东北部的一个半岛;山之西世称洞庭西山,古称包山、西洞庭,是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

《江苏地方志》2021年第2期载:洞庭两山偏于太湖一隅,历史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宋代前尚属荒蛮之地,人口稀少,文化落后,科举从仕者为零,因而世人知之甚少,以致不少古代小说札记上,把苏州洞庭山误说成湘之洞庭。北宋“靖康之难”后,宋王朝被迫南迁,大批中原世族随之南渡,途经太湖时,见洞庭两山地处湖中,战火难以涉及,风光秀丽,不少官员和中上层将领遂把家眷安置两山上,然后去临安从政;也有不愿为官者,隐居洞庭山,以耕读或经商终其一生。当时在东山安家的有王、翁、严、刘、金、周、叶、郑等近 20个中原世族,西山则更多一些。明正德初年,吴县陆巷人王鏊进入内阁,贵为内阁大臣,执掌朝政;随后又有东山安仁里花墙门的严经“奋起于货殖之中,少贾于沛”,后登进士,进入仕途,官至彰德知府,洞庭严氏从此起家,裔孙大多亦仕亦商,成为洞庭东山之望族。

明朝嘉靖年间(约在1555~1565年间),安仁里严氏的第七世子孙严果,首修《江苏洞庭安仁里严氏族谱》。“世远年湮,旧无遗谱,嗣今而复因循绳故辙(因循寻根究底),予惧夫春秋(指褒贬)责备之意,用是即所知(现已知的)而修严氏家谱”,后代又有四次续修。1919年11月严庆祺在《申报》、《新闻报》刊登修谱广告,由严庆祺纂修、女严衍巽、子严衍益协修《六修江苏洞庭安仁里严氏族谱》。严庆祺《跋》:“谱原以庚午(1930)为断,成于辛未(1931)春,印于壬申(1932)秋”,历经十余年,至葵酉(1933)成。有卷首和十二卷,其目录包括:卷首的序、像赞;卷一的“宗支·世系总图”;卷二至卷五的“宗支·世系总表”;卷六“恩荣”,含制诰、仕宦及功名表;卷七“节孝”,即受旌表的节孝人物;卷八、九“传志”,收墓志铭、行述、家传;卷十“赠言”,即赠序、赠诗、寿序;卷十一“艺文”,即族人写的诗词、书籍目录和策论;卷十二“杂录”,关于宗族及修谱的文书。“监工排行五百部……族之人遂得手各一编”,可见其族枝繁茂。据《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载就有北图、人民大学、中央民院、历史所、科图、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大、哈尔滨师大、上图、江苏苏州市图、苏州大学、江苏常州市图、日本、美国等有藏本。

安仁里严氏

安仁里位于江苏吴县(今苏州)东洞庭山。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记载,严氏本为庄氏,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后裔,属于以谥为姓。到汉明帝刘庄时,为避天子讳,庄姓就改姓为严。魏晋之际,有复本姓庄者,故庄、严二姓实同出一脉。冯梦龙撰《明隐君春寰严公墓志铭》中说:“严氏原于楚霸,更于班史(指《汉书》),彰于漆园桐江(古地名,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之迹,茂于冯翊华阴之望”。《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魏晋时,在西北的冯翊、天水、华阴形成了严姓三支望族,这是严姓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

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出自宁波鄞县,有的《严氏族谱》载,传说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有严氏四十八公者出任吴郡平江府判官,遂举家迁吴。有兄弟三人,一居甪墓,一居常熟,另一定居洞庭东山马家堤。其中后人有居东山者,就是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的鼻祖。

另有严氏父老相传:最先定居东山的祖先严伯成,是浙江宁波鄞县人。当金兵南巡,北宋皇室被迫迁都杭州的时侯,公元1127年,严伯成尚在襁褓之中。他父母相继染病身亡,幸得奶娘尽心喂养,长大成人。严伯成从小就把奶娘当作亲娘看待。而这位奶娘把怀中的严伯成视同己出,吃饱穿暖外,聘师教读,未尝怠忽。严伯成于是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十年寒窗,不负众望,严伯成考得功名,被授浙西路平江府(今苏州)官职。他便从原籍把妻子儿女连同奶娘一并带到了苏州。去东山巡视,他见湖山秀丽、景色优雅,就萌生了定居东山的想法,告老退职后,在东山马家堤筑起了一座住宅定居下来,严伯成便是东山严家的始祖。

严果在《安仁里严氏族谱序》中说:父老相传的这个说法荒诞无稽,没有根据,不予记载。严果首修家谱在明嘉靖年间,为慎重起见,就以自己所知的七世祖严伯成为始祖,始定十六字用于排辈取名:“宇昌宗茂、信有明徵、国良家隽、庆衍斯增” ,后又续定十六字:“崇文振武、尊贤重能、本培而厚、枝发乃兴” 。从此安仁里严氏就和别的严氏相区别了。在修谱时,有海虞人、曾任吏部尚书、后官至宰相的严养斋(严讷(1511-1584),字敏卿,号养斋),也说自己是判官之后裔,召唤严果去进见,说可以与他结纳宗盟,以壮大家族声望。严果说:我不会做后唐名将、谋臣郭崇韬那样的事,自称自己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第四代孙,西征蜀地时还特地绕道去郭子仪陵墓煞有其事的祭奠,拜后还洒泪号哭而去,如同演戏一样,这番浅薄虚荣的举动,让跟随他多年的属下也觉得滑稽可笑。况且我严伯成五世孙严经是弘治丙辰进士,任彰德太守,才智杰出,忠君廉洁,是当时有名的贤官,我族世代享有名卿贤臣之后的好名声,祖上荣耀亦足矣,而又何必攀附权贵沽名钓誉?我编辑斯谱遵循原始事实,没有的事绝不夸张文饰。起始以严伯成公为始祖,其次以世相循,定伦次为宗族辈分,随房分为亲疎,使后人有宗族近亲之心者,可一览具见矣。

严伯成有三子,严肃、严茂、严讓,严肃长子严世昌十传后无嗣;严茂有二子:严昱、严晟,严昱有二子:严瓛、严璇,均无后;严讓无后,但严肃的次子严世杰过嗣给严讓;严世杰有四子:文瑛、文璡、文琇、文琅,严文瑛有三子:严经、严綸、严绅。严綸早卒,严绅则过嗣给严璇,严氏后裔均出自严经和严绅。所以今日安仁里严氏族人实际上都是严世杰的后裔。

据《六修江苏洞庭安仁里严氏族谱》中《明故封刑部郎中严公墓诸铭》记载,严伯成长子严肃在明代永乐间(1403~1424)以识文断字、善于书写被选拔为“邑掾”,即县城里分曹治事的属吏,或官府里的办事员,类似于今之“秘书”一职。有一次县令因与其属下某卒有仇,妄加之罪欲置其于死地,严肃仗义执言,直言不讳的当面指责,阻止了其滥杀无辜,由此在当时得了“直吏”的名声,后来严肃官吏考绩期限满,按列应当晋升,但因厌倦官场尔虞我诈,不赴任而辞官回乡,在乡里“专务行义,排难尤多”。有一天月神托梦说:“你的子孙将得到报答,后世会有出类拔萃者”。冯梦龙撰严氏第八代严宇和《明隐君春寰严公墓志铭》中说:“严氏……吴东山一派则自南宋建炎始,其贵盛则自奉政大夫陶然翁父子(严文瑛、严经)始,嗣是世有潜德。”所谓“世有潜德”即指此事。

严文瑛及妻金氏

《明故封刑部郎中严公墓诸铭》载,严世杰有四子:文瑛、文璡、文琇、文琅。严文瑛字廷顒,号陶然居士。文瑛“天性淳朴,有长者风,平生未尝盛怒,色恒怡然”,与诸弟分遗产,自己只取很少一点;找债主催债,遇上人家正吃饭,“恐其不乐不下咽,及门而返”;生平有饮量,好宾客,醉辄忘怀,故以“陶然居士”为号。文瑛为人知书达理,其所作所为类似学识渊博者,虽没有以科举入仕,却能施惠于人。乡里推为长者,“初,恩封承德郎南京刑部,河南清吏司主事,进封奉政大夫,浙江清吏司郎中”,后因严氏家业中弛,回乡经商。

严文瑛之父严世杰原是严肃的次子过嗣给严讓,严讓早卒,其妻施氏无依无靠,随之失明,于是世杰赡养施氏。严文瑛之妻金氏,出自洞庭西山望族,“家世为清门善裔,节操贞纯,情性淑静”。嫁到严家后,“恭修妇顺,人称贤德”,善待婆婆施氏,相助失明施氏前后左右,护其衣食住行无微不至,唯恐照顾不周,施氏享寿九十,每每称赞金氏为贤妻良母,高祖严伯成因此教训家中诸妇以金氏为榜样,说“此儿媳妇善解人意,贤惠孝顺,其善行必有善报,可惜后世之报我是看不见了”。尔后金氏梦见瑶星殒落于庭室之祥兆,于是生严经。

严文瑛与金氏有三子:长子严经,字道卿;次子严纶,早卒;三子严绅,字葵轩。金氏教子有方,“必诲之忠,诲之孝,或以起家辛勤教子”,“吾家世守俭德,清白相尚,胡事炫耀,汰侈以坏,吾子孙法守耶”。子严经“少有英烈慷慨,不事家人琐琐”,金氏就令其举学业,为应科举考试作准备。严经为文思维敏捷,常有奇想,第一次赴试不利,回来垂头丧气,金氏曰:只因你学识不够踏实,只要你继续努力充实丰富,定能榜上有名。严经由此笃学耕读,不畏寒暑昼夜攻阅,遂于弘治丙辰(1496年)登第。

《诰封太宜人严母金太宜人墓志铭》记载:江苏省西北的沛县,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矿产资源富集,水脉纵横。方是时,严氏家业中道衰落,严文瑛回乡经商于沛,交易萎缩,生意难于经营。由于长年累月旅居在外,家政荒芜,各项事务繁杂,管理混乱,濒临破产之忧。金氏嫁入严家后,“既归一综其任,乃为之操理辛勤,鸡鸣视夜,卒能相以成业”。金氏殚精竭虑管理后勤内务,柴米油盐、衣食冷暖、各项收支皆有条不紊,使严文瑛无后顾之忧,全部精力用于寻找商机,恢复经营生意,于是家业逐渐有了起色。

金氏教子有方,子严经弘治丙辰(1496年)登进士后,授南京刑部主事,进封彰德府知府,弘治己未(1499)其母金氏恩驰封安人,乙丑(1505)又进封宜人(明清时,皇帝赏赐官员的祖母、母亲和妻室的品级,一品大员的统称为一品夫人。二品管员称之为夫人,三品官员称之为淑人,四品官员称之为恭人,五品官员称之为宜人,六品官员称之为安人,七品官员称之为孺人,八品、九品官员分别被称之为八品孺人、九品孺人)。金氏“起家至二千石(太守俸禄),终不以贵自视,素衣浣濯(指洗过多次的衣服),更勤辟纺(自织衣服),一如儒家之风。曰:富贵不可常,吾岂敢忘其旧乎?”尤其不喜华丽奢靡,常说“吾家世守俭德,清白相尚,胡事炫耀,汰侈以坏,吾子孙法守耶”。金氏卒于嘉靖四十四年即1565年,享寿九十有二,距离文英1506卒,守寡59年,五代同堂,有子三,女二,孙男七,孙女四,曾孙男十九,曾孙女二,曾玄孙并女二十余,孝子贤孙共五十余人。

名卿严经

《吴县志》:“严经,字道卿,号芥舟,东洞庭人,父文瑛以孝友惇朴,里中推为长者,母梦星殒庭生经。少贾于沛,先达贺元忠谓曰:曷不就进士举?挈之京师又之南京,淬励学问。弘治乙卯丙辰联第,授南京刑部主事进员外郎中”。

严经少时跟随父亲在沛县经商,遇见同乡贺元忠(字泽民,东山后山查湾人,成化八年(1472年)中进士,曾任云南按察副使),贺元忠见严经气度不凡,便问“你为什么不去争取应试科举?”于是严经听从了他的建议,跟随贺元忠到京师拜师求学,后又到南京师从太常寺卿陈聩菴学习,得四书五经奥义,但初试不利,在良母金氏诫勉鼓励之下,奋发攻读,誓言“吾不径取科第非夫也!” 遂于弘治乙卯(1495)乡试联丙辰(1496)会试科举登第,中明朝经科考试进士。“初任南京刑部清吏司主事,进员外郎,又进奉政大夫。郎中历事五纪(明代官吏实习制度),公勤肃清(勤政严正清廉),评狱无冤滞,当部者以闻,上嘉之,册命礼部使诰封其母为安人,又封为宜人”。

王鏊所撰《明故中顺大夫知河南彰德府事严君墓志铭》记载,严经自幼受教于良母金氏,“素性刚方,克承母训,不沮不挠”,“为人修正,廉明而仁”,刑部主事进员外郎中时“持大节处法,比多平反,裁决如流”,时任刑部尚书的张敷华极其推崇,于是推荐晋升他为吉安知府。此时正值正德元年(1506),父严文瑛卒,严经遂归乡回家守孝,不能赴任。三年守丧期满后(1509),改授河南彰德知府。

严经任彰德知府仅四年,却做了几件颇得民心的事被载入《苏州府志》、《吴县志》等地方史册,兹摘录如下:

一是开仓济贫,安抚百姓,赈灾祷雨。当是时彰德连年发生旱灾,民众流离失所,多流亡迁徙它地。严经到任后,“乃群望祷雨,雨随车至”,随之开仓发赈济粮,“民大悦,闻风多来归”,逃荒的百姓纷纷回到家园,饥寒交迫的灾民逐渐安定了下来。

二是勤政职守,明判公断,清理积案。当是时彰德郡有疑案积案,严经前任两太守刘某和罗某都没有办法判决了断,严经到任后,认真听取诉讼的双方表述,辨明案情,当机立断,诉讼的双方皆心服口服而去。于是民间有“罗一斛,严一升之谣”(一斛50升),意指刘某和罗某懒政渎职积案甚多,严经勤政职守,清理了积案,彰德郡“狱无淹系,讼不宿舂”,即狱中无拘禁关押待办的案件,新案件断办在一顿饭的功夫就解决了。

三是廉洁正直,不媚权贵。彰德府本是藩王府的所在,藩王以博取敬贤爱士的虚名,为拢络下属为其所用,每有太守到必召见之,总是盛宴铺张,酒足饭饱后还找来妓女供享乐,前任太守具为其引诱,之后唯藩府命是从,对其党羽胡作非为姑息不咎,“前守为之颐指,经独峻辞”。 严经知道这是拉人下水,“峻辞不往”,严加拒绝与其同流合污,“藩府知其意,亦不复召。至此藩王以下罔敢挠法”,藩王一党所作所为有所收敛。

四是保一方平安。当时流匪贼蔻猖獗,所至之处皆被洗窃,严经到任后,未雨绸缪,修固城墙,整治武器装备,贼蔻至彰德知其有备,总是收敛不敢冒犯。

《苏州府志》、《吴县志》载:严经在位时为当时名卿,“政声流闻,众期且大用”,“绩最当迁(升迁),掌铨某(即铨叙,审查官员的资历确定级别职位的官员)应召过章德,怒经无赠遗,推阶则曰姑徐徐”,“选司以君名上,又曰徐徐。君知其意,不去(弃官)且(不然)为所中(中伤),时以足疾不良行遂乞归。”

明武宗朱厚照好逸乐,建豹房,游宣府,终日为所欲为,纵情享乐,是个典型的荒嬉无道的皇帝。武宗的荒政,给宦官刘瑾提供了擅权之机,使得明朝正德年间的宦官之祸愈演愈烈,许多忠直之士都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打击和迫害。宦官刘瑾擅权,正值1506年至1510年严经任河南彰德知府时期。刘瑾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的欢心,掌握大权,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为“八虎”宦官之首。刘瑾利用权势,肆意贪污索贿、受贿,大搞钱权交易,权倾朝内外,专横跋扈,士大夫深受其害。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见面礼”,动辄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刘瑾排斥异己,陷害忠良。为增加权势,在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之上,又建立特务组织“内行厂”,监督官吏和百姓,制造恐怖气氛,大小官员稍有不从,无不遭打击迫害,甚至投狱冤死。正德五年(1510年),被同为“八虎”之一的张永带头揭发罪行,明武宗朱厚照下令以“反逆”罪凌迟处死。

王鏊在《明故中顺大夫知河南彰德府事严君墓志铭》记载,刘瑾阉党、吴县人杨寰乃严经同乡,自陕西应召赴京过章德,伪装清廉,用檄文晓谕各郡县官吏迎送不必出城,礼节从简。严经信以为真,城郊相迎且赠贿也不敢送过多的礼,杨寰心怀不满,耿耿于怀,赴京后即任吏部尚书,主管审查、考核官员的资历、功绩,以定其官职的等级和升贬。每逢朝廷考核,与严经同期入仕的皆得到晋升,到了严经这里则曰“等到以后再说吧!”。荐司再三上报严经晋升之名,但总是得到“等到以后再说吧!”的结果。严经知道如果自己不主动辞官,恐终有一天会祸从天降被其中伤,于是主动“以足疾不能良行”为由辞官归乡,时为1513年。严经回到乡后,仍住在原名务本堂的老宅,该宅因他做过刑部的官,又名“秋官第”。

严经归乡后,便在家乡构建严氏栋宇巷门,“门之内聚同宗,门之外分异姓,若泾渭之不相混流,仰惟吾祖,以淳厚笃实之风,勒(统领)乎子姓,御于家邦(治理好家族),彬彬乎成礼义之俗”。为传承祖上年湮久远之淳厚笃实家风,恩泽感化子孙,因此题其门扁曰:“安仁里”。严经与弟弟严葵轩同居里内,严经居里北,严葵轩居里南,屋宇相对,其后裔俗称“花墙门支”和“白墙门支”。

《七十二峰足征集》记载:严经,字道卿,号芥舟,洞庭东山人。正德中(1506年)出为河南彰德府知府,有巨珰乘(有权势宦官的舆)传至,不为加礼,遂短之于刘瑾,乃解组(解下印绶,谓辞去官职)归,栖迟山水,与王文恪公、施东冈高士作文字之饮,绝口不谈时事。归乡后六年卒(1519年),享年五十五

王文恪、施东冈高士何许人也?查中国文学史文献所载如下:

王文恪即王鏊(1450年9月—1524年4月),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代名臣、文学家。谥号“文恪”,世称“王文恪”。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至武宗时刘瑾权倾朝内外,专横跋扈,士大夫深受其害。王鏊与吏部尚书韩文等请武宗诛刘瑾等“八虎”宦官,但事败未成。因得罪了权宦刘瑾,韩文被刘瑾罗织罪名罚至“家业荡然”。王鏊为自保三次上疏力请辞,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终于辞官返乡。“居家十六年,廷臣交相荐举,终不肯复出”。他在《谢存问疏》中曾说:“适值逆瑾盗政,播弄威福,臣力既不能沮抑,性又不善诡,随不得已乞身而退。”他在《我生》一诗中写道:“委顺齐宠辱,冥怀无丑好。得之亦不惊,失之曾不懊。”

“东冈高士”为隐士施凤。其系状元施槃侄,字鸣阳,少从倪文僖谦游,好古不同流俗,潜心程朱理学,绝意进取隐居,“尝构亭于松竹间,客至相与宴饮,怡然自适,人咸称为东冈高士”。王鏊另著有《东冈高士传》,据其中所载,施凤“勤学过苦,因得眩疾,自是不复事举业”,而后于东洞庭山偃月冈(亦称东冈)开门授徒,教授终其身。

逆瑾盗政,狐假虎威播弄威福,群臣力不能阻遏抑制,且正直的士大夫多为正人君子,不善于阴谋诡计,大多数不忍其辱,为明哲保身不得已乞身而退,是当时常见的现象。《六修江苏洞庭安仁里严氏族谱》载:严经、王鏊、施凤等皆因逆瑾盗政而隐居作文字之欢,绝口不谈时事。至今留下诸多诗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以山水为寄托,逃避对仕途和朝廷的失望,摆脱现实的烦恼。如:“委顺齐宠辱,冥怀无丑好。得之亦不惊,失之曾不懊。一身自悠悠,此外何足道”,“五十看看成老大,不妨归路醉如泥”,“月落未回孺子梦,岁深宛见幼安心”,“伯乐不逢行健老,乾坤落落眼谁明”。后来清代文学家、金石学家王昶说:“古人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后称五十而作官从政为“艾服”),而道卿先生远以其年致仕(退休),恬退之尚抑何早也……,虽然先生典郡咸有政绩,因伉直忤铨部而归,则山水文酒之兴亦或有托而逃者欤!”。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逃避现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理想很高尚,现实很骨感”。

《七十二峰足征集》是一部太湖诗文总集,清代吴县东山人吴定璋科举不利意绝于仕途后所集作。其中卷九、卷十、卷十三收录了施凤、王鏊和严经的诗文,摘录其中几首如下:

卷九录施凤诗作摘录:

与王柱国济之、昆玉秉之、严太守道卿登拷栳墩联句

施凤,字鸣阳,殿撰宗铭嗣子所称东冈高士也

栲栳(笆斗)敦前举一杯,济之

良辰胜友好徘徊,秉之

绿迥埜(ye野)色粼粼绕,道卿

翠罨(yan覆盖)湖光面面开,鸣阳

墩姓祗今(如今)应我属,济之

风流自昔有谁来,秉之

悬崖便欲题名字,道卿

千古行人首重回,鸣阳

墩姓祗今應我屬: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字安石曾在半山寺登临,而留下了一座谢公墩。王安石不由得产生了联系,于是写了这首《谢公墩》: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我的名字和你的字相同,从我的屋子里能看到谢公墩。你已经离去了,而我来了,这座墩应该是属于我的了,它也不应该再随你姓了。)

芥舟公墨迹手卷

在良玉 号韫处

几年不辨登山屐,拟结蓝舆(竹轿)上莫厘,

五十看看成老大,不妨归路醉如泥。

登高之约断不可虚,所恨一素入城,令人减兴耳。区区略具小酌,毋劳更营辨也,其他知旧有高兴者,幸折东拉之小诗一绝预订盟焉。

登山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

卷十收录王鏊的诗文摘录:

与严道卿施鸣阳同游法海寺循平岭涉杨家坞还饮偃月冈

王鏊

忽忽春归不可攀,且乘高兴看湖山。

迥旋翠壑丹崖裹,小憩青松白石间。

为爱韶华连日醉,历观宦海几人还。

风尘楚蜀干戈地,举酒何缘一破颜。

我生

王鏊

我生抱幽忧(忧伤),有癖结中抱。

当喜常咨咨(叹息),居常殊(特别)悄悄。

一朝逢至人(超人达人),如梦忽呼觉。

至言(至人之言)何须烦,胸中殊浩浩。

古今等蘧庐(驿馆),生死一浮泡。

委顺(顺其自然)齐宠辱,冥怀(内心至诚)无丑好 。

得之亦不惊,失之曾不懊。

一身自悠悠,此外何足道。

长揖谢至人,闻此苦不早。

卷十三收录严经的诗文摘录:

屡承教惠,冗懒(庸冗懒散)交并,有失裁谢(致谢),恭审(仔细研究)尊屐(登山探幽典故),万福:陶情山水,课业田园,亦天地间乐事也!暮云春树,情切怀仰,秋后春初(意即与经过若干年月),倘承懈郡之寄(倘若接受懈怠(即有违初心),依附别人作郡太守),或得领教左右,川扇(贡品)两握,聊助清风,余惟尊照(唯命之从)不次。

川扇兩握:刘瑾专权朝政,其他人见了刘瑾都会跪拜行礼,独何瑭见只是微微躬身。刘瑾派人在四川采购了一批川扇赠大臣,以赐川扇为名要何瑭下跪。其他人下跪接扇,但何瑭依然不拜,刘瑾十分恼怒,不给何瑭扇了。《明史列传》说:“瑭时官修撰,独长揖。瑾怒不以赠。”

秋夜直宿西署写怀

严经

备员散地慊(满足)迂(迂腐)情,稳卧官斋(官舍)梦不惊。

自分(自以为)愚忠乖(不协调)世道,肯将智慧擅(占有,据有)时名。

谫材(浅薄才能)愧乏春秋笔(指褒贬),清议匪从(不是)月旦评 。

伯乐不逢行健老,乾坤落落眼谁明!

月旦评,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或者“月旦品”。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王少溪贻书见讯赋此代柬

严经

薛萝(高士的住所)团翠覆残衾,冷淡吾门自古今。

月落未回孺子梦,岁深宛(仿佛)见幼安心。

喜无阘茸(卑贱庸碌)供闲扫,小破沈冥(谓幽居匿迹)托醉吟。

巷僻径荒谁过问,故人远念病愁侵。

阘茸:细毛。引申为猥亵微贱之意。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