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惊魂,航空安全没有第二标准
7月10日,国航CA106航班发生氧气面罩脱落事件,此事迅速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舆情热点。13日,民航局给出初步调查结果:确实因为机组有人吸烟,导致了误操作。当晚国航亦发布消息,对涉事机组作出停止飞行资格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决定。
国航CA106航班的事件尽管详细原因待查,具体细节待解,但有几个既专业又常识的追问必须提出:第一,个别飞行员知法犯法地在驾驶舱吸烟,是第一次发生吗?第二,面对自己吸电子烟导致的烟雾风险,副驾驶“情急之下”关闭近乎要命的关键设备,这种操作在应急处置层面何其低级?第三,正如业内和乘客的追问一样,客舱内氧气面罩脱落、机组发出无线求救呼号,飞机为何不就近降落避险而是继续爬升飞行?达到目的地完成任务重要还是保障飞机上162人的生命安全重要?第四,航程中副驾驶的重大错误行为就没有交互检查来监督纠错吗?
民航安全,是无数人以血的代价累积的经验。飞行安全,人命关天。在安全检查越发严苛的今天,作为专业的高素质机组人员,竟然携带烟具登机并大胆抽吸,这是让人脊背发凉的现实。须知,《民用机场和民用航空器内禁止吸烟的规定》第15条明确规定,本规定同样适用于民航及驻机场部门的工作人员。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也提出,任何人不得在按照本规则运行的飞机上吸烟。而比照《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管理体系或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应有查明危险源和评估相关风险的能力。个别机组核心成员的安全素养低到底线之下,固然逃不开墨菲定律的反思,更重要的是,究竟什么样的监管制度宽宥或骄纵了“吸烟门”的出现?
此次事件怎么惩戒肇事者,远不如反思制度漏洞、作为疏忽重要。这样的共识,基于两个基本现实:一则,这是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人为事故。通识而言,高空客舱释压会对人体生理产生一定影响,低气压和缺氧环境轻则或会头痛、疲劳,重则还会眩晕、昏迷,甚至丧失意识。此次事件中乘客安然无恙是侥幸,一旦出现其他状况,后果不堪设想。二则,航空安全不该有第二标准。2018年全国民航年中工作会议给出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行业共完成营业收入4135.4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总额306.1亿元;旅客运输量2.97亿人次,同比增长12.4%。在行业高速发展、市场刚需飙升的今天,持续安全飞行不应该被业绩冲昏头脑。在飞行安全这件事上,一切高科技或便利化的服务,远不如锱铢必较的安全保障更可靠、更紧要。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游离于安全底线之外的第二标准。
时下,中国的民用机场越来越多,民航成为更多国人的出行选择。于此背景下,安全隐患零容忍就不能只是逗留在纸面上和公众印象中。好在,国航已决定对涉事机组作出停止飞行资格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不过,在校园欺凌事件尚能10分钟上报的今天,民航重大安全事故却在20多小时后才有回应,效率是否过于迟滞?
这次的云端惊魂事件,叫人反思安全隐患零容忍的两个维度:首先是奖惩分明,川航机长在事故中挽救飞机和乘客备受赞誉,国航副驾驶吸烟导致全机人员陷于险境自当从严惩戒;其次是穷究隐患,风险不是一天形成的,这究竟是“疑似行业性潜规则”,还是管理者失察放任,须给民众一个责权对等的交代。
殷鉴不远,心有凛然。但愿此事的虚惊一场,亦能吓出民航安全管理部门的一身冷汗。